《乡下人的悲歌》这本书横扫全美各大影响力图书榜,包括《纽约时报》畅销书榜首、《出版人周刊》非虚构类图书榜首、《时代周刊》十佳非虚构类图书。
在书中,作者J.D.万斯真实地讲述了社会、地区和阶层衰落会给一生下来就深陷其中的人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作者的外祖父母从肯塔基州的阿巴拉契亚地区向北迁居到俄亥俄州,目的就是想要逃离那可怕的贫穷,通过自身的努力跻身中产阶层,帮助他们的子辈、孙辈摆脱贫困,成为“城市人”!而在这一过程中,物质上的改变也许相对比较容易一些,但精神意识上的“摆脱贫困”其实会更难一些,甚至成为一道不可逾越的屏障!譬如,虽然万斯的外祖父母、阿姨、叔叔、姐姐,以及他的母亲,他们都在极力适应中产阶级生活的要求,却由于一种根深蒂固的绝影,从来都未能完全逃离过药物滥用、酗酒、贫穷和精神创伤,显然,这些更他们原生家庭本有的生活状态,似乎也是一种自然而然的生活状态!在这样一种混乱又令人心碎的环境中成长,J.D.万斯更是感慨万千。
作者的小姨在第一次婚姻失败之后,嫁给了一位外来人丈夫。姨夫来自中产阶级家庭,从不大声吵闹,不欺负妻子,他的家人更是互相照应,从不背后说彼此的坏话。这让作者认识到,家原来还可以是这样,家人之间可以彼此相爱,父母可以尽到自己的责任。而直到参加了海军陆战队,作者才第一次认识到个人的责任感、对自己负责的态度,不只是一个空谈。当他第一次跑完三英里,用时25分钟,心满意足的时候,他的教官却对他说:"跑完三英里,如果你没吐的话,就是偷懒。别他妈地偷懒!"然后命令他再跑,大声告诉他,在海军陆战队,每天都要尽最大的努力才行!通过这样的历练,作者从意识上完成了人生的进阶。
从文章中也可以看到,作者之所以没有滑向更深的深渊,也有来自于外公外婆同母异父姐姐的爱,而且是持续的爱,读到这里,常常让我为之动容,反观自己,有没有曾给到身边人持续的爱,给予他们成长中困难的支持和坚定的爱呢?没有。这是作者给到我最感慨的启示。
在文章的后半段是我最喜欢的,作者如实的记述了自己虽然进入到成功的中产阶级,但过往的劣根比如易怒、情绪不稳定,常常困扰自己,幸好有从小就家庭幸福的妻子给予爱,而且是持续的支持与关怀,让他战胜了很多次的困难,当然生活依旧持续。
正如作者说的:“向上流动”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容易,我想这是个世界性的问题,阶层固话比我们想象的要严重,即便在中国这个相对有很多机会和相对公平的国家,阶层也越来越成为难以逾越和改变的现象。“寒门再难出贵子”被大多数人所感慨,想必也是有一定道理的。物质的积累相对容易,比较难和漫长的是文化意识上的提升。再看身边相对成功的人士,他们家庭更幸福,孩子更健康快乐,本人更自律更愿意学习,这样的人相对拥有的更多更好的资源,也往往来自家庭富裕的中产家庭,父母有着比较高的社会地位,这不是必然的联系,但在很大程度上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所以,未来的十年,我们会面临怎样的阶级分化,又有多少人能够突围,我现在又可以为以后做些什么——是这本书带给我的思考。
��,TA@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