盟友们:
大家好,转眼已是最后一年了。家校联盟,我还是喜欢称你们为盟友,总觉得比家长亲切点。
下午的家长会,很想跟大家聊聊,机会很难得,所以我一直在楼道等,顺便跟学生谈心。没注意时间,结果大家散场了,我也不好意思喊大家再回去,用这封信,跟大家交流一下吧。
我想,无论是学校的大会,还是班级的小会,都或多或少,会在各位的心里激起些惶恐的波澜。中考政策的变革,录取比例的调整,高中招生的选择,孩子学习的现状……种种问题,让我们不知所措,忧心忡忡。
那么,这一年,我们到底能做些什么,怎样去做,应该是各位迫切需要的。我就以2019届毕业生家长和2020届毕业班老师的双重角色来跟大家说说个人观点,不一定适合您的孩子,仅供参考。
如果按照事无巨细都参与或者大把时间陪伴来衡量家长是否优秀的话,我绝对不是一个好家长,和你们中的好多位都无法相提并论。
小学六年,我开过两次家长会,其中一次还是被老师强行叫去发言的,只送过女儿一次。初中三年,常常女儿还在题海里奋战,我已经熬不住先睡了。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显性的付出我做得少之又少,隐性的指导我在幕后从不缺席。
七年级,她的成绩在年级一百到一百五之间。八年级培优,老师子女只要愿意,就可以跟着去听,她也去了。班里有同学侧目:“你是凭你妈妈的面子进来的吧?”她尴尬而难受,回来跟我讲。“考进去不就行了嘛,你觉得学习上哪科有困难,需要指导也好补课也罢,妈妈都支持。”这其实是一个很好的教育契机,在渴望进步的拐点给予帮助,比强行命令去补课的效果要好得多。憋着一口气,就想让同学看看自己行还是不行,她在八年级实现了飞跃,两次位居年级前十。
九年级,优秀学生聚集在一起,她反而起起落落,极不稳定。尤其是在中考前的模考,每况愈下,自己几乎失去了信心。有时候,优秀的人太多,压力自然就更大,最近就有一位优秀的同学自己要求回到原来的班级。为了帮助孩子,我们横向不比看纵向,将她自己的历次成绩放在一起,看到单科的进步。对着智学网帮孩子查找每一科经常出错的考点,有的放矢,靶向练习,减少无用功。每个夜晚,她写作业我写文章,电视机一年几乎没用过。身教胜于言传,我们自身的正能量,是无形的催化剂。
我和我先生都自认为不是多么优秀和成功的人,从基因遗传的科学角度来讲,不能要求孩子多么优秀。我们,尤其是我,常常觉得女儿比我这个年龄优秀太多,从并不吝啬赞美之词:“妈妈觉得你的英语好赞啊,从小到大没补习过,居然只比补习了六七年的同学少了5分。”这样的肯定,会让孩子更有信心,别总认为自己比孩子高明很多,劈头盖脸全盘否定。“妈妈看到你的努力,结果尽管重要,却不能决定整个人生,你静心想一想,想读哪所高中,想去哪个城市读大学,学什么专业,为之奋斗就好。”教会孩子自我规划,让其为自己想要企及的高度努力。职高普高五五分了,看看孩子目前所处的位次,和他一起盘点一下优势,分析一下形势,看看可以朝哪个方向努力,比喋喋不休的责骂管用。
二月到七月,我给孩子做了六个月的午餐。每天先生下班买菜,晚上我们一起洗好切好装盘,用保鲜膜裹起来。第二天早晨上班前电饭煲预约焖上米饭,中午我十二点下班回家炒菜,数学小自习二十分钟,回家通常十二点半,时间刚刚好。凡事都贵在坚持,就像我们对待孩子的学习一样:一直坚持督促的,和只在家长会后督促几天的,效果完全不一样;自己抠着手机要求孩子学习的,和捧着书本哪怕就是装装样子陪伴的,结果自然大相径庭。这六个月,是我做母亲做得最像样子的半年。
用几个关键短语给大家总结一下:一是结合实际规划方向;二是言传身教抓住契机;三是了解问题查缺补漏;四是关注身体看到优势。
每一个孩子身上,都盖有原生家庭的烙印,或多或少折射出父母的影子。我以为,与其盲目恐慌,不如脚踏实地,做点能做的事情。这是从做毕业班家长的角度跟大家分享一下看法。
再从毕业班语文老师的定位,跟大伙唠叨几句。首先,不需要您批改任何类型的作业,您只需要得空翻翻孩子的《绩优学案》,课本(字词和课堂笔迹),课堂听写本,看看他的书写是否工整,有没有纠错就行。同等立意的作文,书写整齐和书写潦草的分数,差距至少在10分左右;答案类似的阅读题,书写看不清的不得分;背得滚瓜烂熟的诗句,书写缺胳膊少腿,不得分。不用写得书法似的漂亮,工整就好。其次,请抽空将听写本上的错点给孩子重新过一下即可。第三,您可以将每次考试后孩子的试卷收集起来,将阅读中的错题集中重新打印,二次强化方法。
下周一,咱们班经典诵读。三年的秋冬春夏,明年的几多期许,都在诗词名句中。高新的寒来暑往,毕业班的奋斗四季,希望能和盟友们一起拼搏奋斗,实现抑或超越既定目标。加油!
田玲写于2019年10月19日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