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调查研究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正确的决策离不开调查研究,正确的贯彻落实同样也离不开调查研究;调查研究是获得真知灼见的源头活水,是做好工作的基本功;要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习近平总书记这些重要指示,深刻阐明了调查研究的极端重要性,为全党大兴调查研究、做好各项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用好“望”字诀,踏破铁鞋收集最直接的资料
今年国务院总理李强在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说到:“坐在办公室碰到的都是问题,下去调研看到的全是办法,高手在民间。”更加鲜明的指出调查研究不能闭门造车,坐在办公室里翻阅档案、查看资料,而是要走出办公室,深入一线、深入群众,真诚地倾听群众的呼声,真实地反映群众的愿望,真情的关心群众的疾苦。既要到工作做得比较好的地方去总结经验,又要到工作做得差的地方去发现问题,防止“嫌贫爱富”式调研,真正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二、用好“闻”字诀,抽丝剥茧获取最真实的信息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基层的实际情况,往往是群众最了解,最有发言权。因此要深入群众,善于“揣摩”民意、把准群众“脾气”、读懂“群众”话外音、领会群众的“反话意”,当好群众的“知心人”。对了解到的情况逐条分析、抽丝剥茧、研判分析。
三、 用好“问”字诀,有的放矢聚焦最关心的问题。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要坚持问题导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推动调研决策与民意有效衔接。要带着“入山问樵,入水问渔”的求知精神,带着责任、带着感情,拜人民为师、向群众学习,向能者求教,向智者问策,找准人民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集中群众智慧,打开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
四、用好“切”字诀,驱散雾霾开出最有效的药方。
要避免只看成绩,回避问题的盆景式调研,调而不研、浅尝辄止的踩点式调研和先出报告、再找例证的逆向式调研。调研的价值在于成果运用、成效转化,切切实实的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精准施策、靶向发力。要针对调研发现的重点难点问题,梳理形成问题清单,反复研究、反复推敲,抓住问题本质,找准问题症结,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逐个问题研究措施,确保措施“切”实可行。要坚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瞄准问题靶心,对以问题为调查的方向,要跟着问题走,奔着问题去,真正地把情况摸清楚,把问题给找准,把对策给提实。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思路和新办法
干部要练好调查研究这项“基本功”,更加坚定不移走调查研究群众路线,坚持下深水、到一线,做实做细基层调研“大文章”,以务实苦干、勇毅奋斗之姿为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干实事、谋实招、求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