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用好“望闻问切”的方法

近日,习总书记就研究吸收网民对党的二十大相关工作意见建议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走好新形势下的群众路线,善于通过互联网等各种渠道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更好倾听民声、尊重民意、顺应民心,把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做得更好。这充分彰显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鲜明品格--人民性,彰显了党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理念和发扬民主、集思广益的优良作风。因此,广大党员干部更要坚定人民立场,心系人民,做好“望”民情、“闻”民声、“问”民忧、“切”民意这几项工作。

走心细研“望”民情。在网络平台,人民群众把最真实的声音表达出来,可见互联网是连接党和人民群众的又一座桥梁,是党员干部了解社情民意的集散地。习近平总书记说,要走好新形势下的群众路线,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广大党员干部不仅要上接天线、下接地气,更要走进网站平台听听“网民”的声音,要把“群众路线”从田间地头、网格楼宇延伸到网络留言平台,全面了解人民群众的真实需求。不仅不能“自动过滤”不好听的声音,专挑“简单”“积极”的,而是要“全盘接受”,不漏一句、不漏一词,细心研究人民群众的每一条意见建议,做到“声声入耳”“件件上心”。

耐心倾听“闻”民声。据统计,人民群众在各网络平台对党的二十大相关工作提出了超过850多万条意见建议,从小孩出生的一纸证明到整个社区的电力供应,从楼盘的噪声污染到桥梁的建设,从千头万绪的“小事”到千家万户的“大事”,人民群众所列举的每一件民生建议意见,彰显着对党和政府的信任、支持、期待。“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广大党员干部不仅要走进千家万户倾听人民群众的千头万绪,更要在电脑屏幕前换位思考,耐心“倾听”人民群众的“牢骚话”,听听他们讲家里的烦心事、邀请他们分享生活中的开心事。把人民群众在就业、教育、医疗相关诉求用心写在纸上、装进心里。

虚心请教“问”民忧。一直以来,习总书记每到一个地方调研都要亲切地和人民群众拉拉家常、唠唠嗑,他指出,“好的方针政策和发展规划都应该顺应人民意愿、符合人民所思所盼”。“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人民群众才是每一项方针政策的经历者,是方针政策是否贯彻落实到实处的“第一裁判”和最严厉的“监督员”。广大党员干部要以“甘当小学生”的心态向人民群众请教,从人民群众在网络上反映出来的意见建议“打卡”学习。并以“民忧”为“镜”,反思日常的群众工作中有哪些做不到位的地方,并从这850多万条意见建议中找灵感、捋思路、悟方法,解决工作中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

真心实干“切”民意。真抓实干是我们党的优良作风和精神底色,一分部署,九分落实,老百姓的事,要实实在在干,干一件是一件,干一件成一件。广大党员干部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怀揣为人民干好每一件实事的赤忱、以“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的务实作风,把每一份力用在落实决策部署上、用在做好事实事上、用在解决矛盾问题上,把人民群众的每一项留言诉求、真切地落实到“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事实证明,只有尊重民意、真心实干才能把一张张问题清单变成亮眼的成绩单、把一张张蓝景图变成实景图,才能实现从理论到实践、从建议到落实的最优转化。因而才能经得起人民和历史的考验,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