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秀玉
前几天,一位我很尊敬的前辈,给我发来了语音信息。前辈说,《教师月刊》的茶居先生,问他今年要推荐哪位老师参评《教师月刊》的年度教师?他推荐了我。他觉得我在努力自我成长的同时,也做了不少有益于他人的事。
听完,我受宠若惊。能被自己敬仰的人,跟别人谈到“优秀”人选时提起,真是一件让人感到幸福的事。至于结果如何?就不去想了。我心里清楚:比我优秀的人还很多很多。当前辈问我,2018年有做什么特别重要的事时,我竟搜寻不出。反复思考,感觉和前几年似乎没什么区别。
1.坚持读写生活。
阅读与写作是最廉价的,也是最方便的自我提升的方式。有空时捧一本书,读完写些感受,日子过得挺悠闲;没空时抽空看几页书,简单写几句话,心似乎就静了,做事效率便提高了。因经常读写,知识与方法丰富了不少,对很多事都看得比较开,比较能站在别人的角度看问题,心态也更平和。处理事情时少了一些冲动。
因坚持读写生活,自身的确在不断地成长。
2.坚持为教育行走服务。
这几年,教育行走占据了我生活的大部分时间与精力。我本身是教育行走活动的受益者,很喜欢这个活动的气场。体会到自己和伙伴们因这个活动,产生的精神面貌的变化。深刻认识到,这是有益于教师成长的一个活动。所以成了这个活动坚定的志愿者,助人助己。不管是前期的文宣,还是营员困难的解决,或是后续的报道,我都跟小伙伴们一起尽力做好。
今年,在我和小伙伴们的共同努力下,更是实现了视频直播、简书速记、FM音频、美篇报道、公号精选等多种方式的呈现。让很多没有到达现场的朋友,也能感受到现场的气氛,享受到来自教育行走活动现场的精神大餐。使教育行走不止受惠于到达活动现场的几百名营员。
3.力所能及地帮助身边人。
近几年实践生命化教育,做着家庭教育义工,似乎拥有了一颗柔软的心。不管是本班的学生或家长,还是网上认识的外地家长,我都会尽我所能地帮助他们。看到个别学生的生命状态比较差,便恨不得聚集周围人的力量,去帮助他,改善他。今年,在我的班级里面,一个孩子改变很大。他的家人也感恩着。其实,我也是受益者。每当看到孩子或家长生命状态有所改善时,我会感到很欣慰,心里甜甜的。
一些老师看到我因读写而改变,也想读写,但犹豫不决时,我会尽力鼓动他。张文质老师说:“写作的勇气比能力重要。”写作真没你想象的那么难。
宁波行走结束,徐春英老师给我发了一段听讲座的感悟。我肯定了她的记录,建议她先一个讲座写一段,有空就写,写完再集中完善。后来,她每天发一段给我,我则给她说了我的看法并说些打气的话。最后她完成了一篇近万字感悟,质量还不错。她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
厦门行走活动结束,李晓霞老师发来一篇写人物的文章,我很喜欢,让她可以写一个系列,她写了两三篇后停下了,我把她的文字在行走公号推送后,说了自己的喜爱,谈了自己的期待。不时地关心问候一下,询问书写情况。没想到一串好文字相继而出。所以有的小伙伴亲切地称我为“助产士”。
有的老师遇到学生问题或教学问题求助于我,我会努力地跟他一同分析、思考,一同寻找问题解决的办法,共同成长。
《奇迹学校》里,黛博拉对人生意义的理解是:“用我的生命去服务于他人。”我深以为然。当他人因你的服务,生命状态有所改善时,我们的人生更有意义。
这样的反思,让我确信自己确实没做什么大事情,但一直做的这些小事情,也是很有意义的。总之,有一点可以肯定:我一直做着有益于自己,有益于他人的事。
感恩前辈的“看见”!既然方向正确,我会继续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