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听说修建了几年的运城博物馆开馆,本市居民可凭身份证免费参观,一直有心去看看,但一直懒于行动。昨天是周末,一个人在家闲得无聊,索性去了了心愿。
博物馆距家不远,步行也不过20分钟。我早上10时出发,行不多远,就看见了那座砖灰色的椭圆形建筑,庄严肃穆。在博物馆的南面墙中间开有一口,为一门。在门的上面赫然写着“运城博物馆”五个黄色大字,字的西边还有一图案,应为馆标。门前有二十余级台阶,拾阶而上,一面玻璃幕墙立于面前,墙下有玻璃小门,门楣上有一横幅:浓缩河东千秋史,见证华夏古国魂。
一面玻璃门上贴有“出口”两字,我四下张望,却不见入口二字。经问询,才知在其背面,及博物馆的北面。于是,绕馆往北而行。
馆的东面外墙体上罩着一层红褐色的仿木格栅栏,在北面进口的两边形成一个门的造型。门口有一人造水池,清澈的水里金鱼欢快游动着。顺着水池上的木桥往门里走,依旧是玻璃门。验完身份证,通过安检,就可以在馆里自由地参观了。
第一个馆是华夏寻根。
进门,两侧是两堵土墙,墙体分为多层,分别夹有瓦砾。旁边有介绍,各层代表一个文化阶段,比如说,最上面的一层,是用于农耕的,叫耕土层,第二层,是形成于近代,所以叫近代文化层,直到最后一层,为仰韶文化层,为最古老的一个文化阶段。恰巧,我最近正在看由几位河东大咖们编写的《芮城文化丛书》,其中由著名作家韩振远编写的历史卷《古魏沧桑》里,详细介绍了这些文化阶段的特点与时代。所以,看到这面墙,我感觉自己像遇到了久违的朋友一样,兴奋点一下子被点燃了。接下来,不出所料,接下来,我便看到了人类最早使用火的地方——西侯度文化和其它诸如匼河文化、西庄文化等。
馆里陈列着很多从这些文化遗址出土的陶制品,造型很独特,虽然以现在的目光看,做工稍显粗糙,但放在几十万年甚至百十年万年前,我们祖先能在最简陋的条件下,以最原始的方式制作出这样的陶制品,不能不让人为之惊叹。
博物馆共分三层,我用一个多小时的时间看完一楼,然后乘电梯上二楼。
二楼共有三个展厅。一个是对于盐池的介绍。盐池是上苍赐予运城的一笔财富,几千年来,她以源源不断的奉献滋养了运城人民,甚至运城之名也之于她——自古以为就为运盐之城。所以,在博物馆为她特设一个展厅自然是无可厚非的。再一个是对运城人文景观的一一介绍。俗话说:五千年文明看运城。运城作为华夏文明的发源地和传承地,各个朝代都在这儿留下了他们的历史痕迹。如今,那些经历了千百年风雨的古建筑,给我们留下的不只是一些古老的传说,还让我们看到了那些老匠人身上的追求精致的精神。
更让我惊喜的是,在这里,我居然邂逅了家乡的景区——李家大院。尽管只是一个简单的门楼仿制品。我走上前去,细细地打量着她的一砖一木,门楣上的木雕,门前的石雕,让我一度以为,博物馆是将大院的那个景点直接搬了过来。如果说,刚才看到的永乐宫壁画图已让我惊诧不已,但那毕竟是可以用现代的技术仿制出来,而我眼前的这个仿品,让我再次感受到了博物馆为此付出的辛苦,工匠精神在这里再一次得到了体现。
可惜因为时间关系,我在看完二楼的人物篇后,没能继续上三楼参观,但我相信,过几天我还会再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