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每天有4000本书出版,超过4亿个字。
《纽约时报》一天的文字量,等于牛顿同时代的人一生的阅读量。
一个专业领域,每天大概有200个公众号正在注册,有近1000篇文字正在产生……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读书很多时候已经成为了一件奢侈的事情,尤其是智能手机的兴起,更多的人开始刷微博,刷微信,甚至自以为是的认为可以用碎片化的知识代替读书。
结果我们被啪啪打脸了。那些可以写出10W+文章的人往往是某个专业的高手,他们恰恰是在读书,产出,而那些只是读了他们文章的人,却依然还在继续刷着朋友圈或者微博之类的。
但你有没有一种感觉,当拿起出本的时候,不知道怎么读,更不要说怎么利用读书产出了。
尤其是这个时代那么多新书的出版,读那些?怎么读?也是一个问题。要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原尻淳一的《高效能阅读》给我们带来答案。
《高效能阅读》的作者原尻淳一,可谓身兼数职,不仅担任日本龙谷大学经济学部客座教授,还是知名畅销书作家、公司董事、"赫曼全脑模型"推广人、业务咨询师等。他的这些成就与读书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非常有趣的是,原尻淳一在书中几次三番提到自己是个“劣等生”,以前并不爱读书。但就是这样一个学渣,通过不断阅读,不断提高姿势水平,将从读过几百本书后总结出的阅读经验汇集成书,分享给了我们。
全书一共89个阅读技巧,可以粗略的分成三个部分:1、如何爱上读书,用来解决不爱读书和虽然喜欢读书,但是看到专业书就头疼的问题。2、如何通过读书提高自己,虽然这样说显得读书很功利性,但是毕竟很多人读书的目的确实是为了提高自己,而不单纯的是消遣,更何况作者有更高远的目标——产出,都没有提高哪里来的产出呢?3,如何产出,作者通过具体的方法教会我们如何让读书不再是单纯的投入,而是把读书变为产出,让每一个想要著书立说的人不再空有一腔抱负,却不知道从哪里入手。
1、如何爱上读书
这个世界上想要做一件事情,而且是持久的做一件事情,首先就是对这件事情感兴趣。但是读书这件事,有时候着实无趣。
尤其当你是个不爱读书体质的人的时候,看到书就头疼,或者翻几页放哪了都忘记了,怎么办呢?
当然首先就是培养自己对书的兴趣了,可是怎么培养呢?《高效能阅读》中给了我们这样的方法:1、先从自己感兴趣的书中选那些薄薄的书来读,这样可以增加自己读书的信心,其次是激发自己的内在动机,为自己的需要而读书。
大家想一下,你什么时候阅读效率最高呢?当然是在工作或者生活中碰到了某个难题,而某本书上恰恰可以寻找到答案,这个时候你都不用别人督促就会努力读书了,所以读书的时候,可以选择那些自己最需要的,通过需要刺激读书动机和行为。
可是还是不愿意读怎么办呢?好办,听书啊!现在那么多APP都是讲书的,我们实在读不下去就听本书去吧。
听书,看视频,参加读书会都可以让我们爱上读书。
当然读书之前有一个好的环境可以事半功倍,所以在家里可以弄一个读书角或者家庭图书馆,让自己定点(同一个地点)定时(同一时间)的读书,就可以巩固我们的读书习惯。这也恰恰就是建立读书心锚的办法。
心锚是一个心理学概念。在我们生活的周围,有许多东西当我们一看见,便会油然兴起各种不同的心情。像这种能刺激产生特别感觉的东西,不管它是好是坏,我们称之为心锚。
想要建立读书的心锚其实非常简单,当我们定时定点的读书之后记住这种舒服的感觉,然后地点和时间,就可以是心锚的开关。
当坐到读书角就会自动的翻开书籍,当到了几点钟就会想着我要读书了。
自从生完我家三宝我的读书时间就只能放在早上,我一般都是早上起床之后,先读一个小时的书,顺便在豆瓣上做好读书笔记,然后才是做其他事情。这就像是顺手的事情,甚至某些时候我想偷懒,但是看到书桌旁堆好的要读的书,就不由自主的拿起来继续读了。
2、如何通过读书提高自己
回想上学期间,其实我不是多爱学习那些数理化之类的东西,岂止是数理化,好像学校开的课程就没一个我喜欢的。结果自己的成绩也就那样,还好有点小聪明,老师讲的都懂而已。想必很多人都会有一样的感觉,上学到时候本就是读书的时候,偏偏提不起读书的兴趣。
原尻淳一在《高效能阅读》中给出了一个解释,他把学校读书称之为2D读书,那个时候基本都是老师通过教科书给我们传授知识,然后通过考试验证我们对知识的掌握。但是这种知识我们只是理解了,却没有更深的感受,也不会用他们解决问题,我们只不过在机械的学习这些必须的科目,在内心是无法产生感受的。对于让自己没有情绪波动的事情,我们自然感兴趣的不多。
那么如何才能让自己高效读书呢?我们就要把2D转换为3D。
3D只是比2D多一个现场的观摩,通过观察现场,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其实就像我们出了学校之后的读书,我们读书是为了解决问题或者困惑,读书已经变得有目的性了。
带着疑问,目的,好奇心的读书可以让我们从一本书中收获更多。
这还不够,这个社会既需要专才也需要通才,这个时候,我们需要先让自己做到专才,毕竟时间和精力有限,我们只能先做最重要的事情。
想成为专才就需要对某个领域有比常人更深刻的理解,所以专业书就成了必备品。同一个专业的书籍我们需要多而广的读,同时可以把读过的书按照关键词和主题摆放在书架上,建立自己的书脉。
这也还不够,我们还要能产出。如果读书都像貔貅一样,只读而没有产出,多半也无法验证自己到底理解了多少,而且很容易忘记。
最简单的提高读书效能的办法,就是分享,参加或者组建读书社群分享自己读过的书,或者把读过的书写成文章,当然终极行为就是著书立说写出自己的书来。
为了便于自己把读过的书写成文章,建立网络书房就很重要。我是最近才玩豆瓣的,但是我发现在豆瓣写读书笔记,然后等自己再写文章到时候,把豆瓣的笔记调出来查看,则是一个非常简便的办法。而且豆瓣还有评论,日记等操作,当然还有一些操作需要我再去发现。
3、如何产出
读书的目的不光是单纯的读,我们还需要产出,这既是对我们读书中思考的总结,也是对自己读书质量的一个检测。
我们最开始读书的时候,现实发现了某个原则,觉得这个原则肯定能解决问题,然后需要把书中的原则运用到生活中去,通过验证发现这个原则真的可以利用。而且在利用的过程中,我们又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改变了原则,最终会形成自己的规则。
就像我读书的时候,我会一边读书,一边做笔记(之前从来不做笔记,只是划线而已,自从开始学习如何读书,读了那些讲解怎么读书的方法的书之后,才开始做笔记),然后把他好的方法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让自己的效率事半功倍。
这是用,怎么才能出现产出呢?我们还要通过寻找范本,然后模仿范本,最终形成自己的文风。
就像我之前根本不会写书评,写的书评和读后感一样。自从参加了鼹鼠土豆姐姐的《写作课》之后,我才知道书评怎么写。土豆姐就成了我模仿的对象。
除此之外就是制作思维导图,当读完一本书之后,做出思维导图,可以让自己对书籍的脉络理解的更清楚。
读书也是一个讲究方法技巧的事情,在没有学习之前,我经常是有了感悟或者想法,却拖拉着不去做,结果等想要写的时候什么都忘记了。
自从我开始利用书中的方法,写笔记,做思维导图,今日事今日毕之后,我发现自己读书和写作的效率都有明显的提高。
方法比努力更重要,89个阅读技巧,总有一款适合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