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文章末尾有提到我读完《连书都不会读,你还想成功》这本书后,买了一批纸质书回来,目的是培养读书兴趣。
问什么要买纸质书?
曾今在笑来老师的文章中看到他现在基本都看电子书,因为方便检索,只是他的刚需。一度我也下定决心以后只买电子书,方便,想看的时候直接下单马上就可以开始读,而且搬家的时候也不用像纸质书那么麻烦。
电子书是买了一些,但是完整读完的并不多,有的只开了个头,有的已经读完,有的还没开始读。因为是电子书,没有纸质给人的视觉冲击力大。对还没有养成阅读习惯的人,纸质书才是自己的首选,因为可以直观地感知,增强自己的阅读兴趣和读完后的成就感。
试想书架上的一堆新书被自己一本一本的读完,那种成就感是电子书无法比拟的。至于电子书的方便携带、阅读、检索之类的,要等到你真正养成了读书习惯(就像一日三餐不吃会饿一样)之后,再来选择不迟。
怎样培养阅读习惯?
既然是习惯,自然少不了大量的重复。书中的主人公是通过100天阅读33本书来培养阅读习惯的,至于刚开始的选书没有特别要求,找一些自己感兴趣的就好。平均下来3天读完一本,对于很多平时一个月也读不到一本书的人,这可是天文数字。
所以在读之前你必须有充分的思想准备。问自己为什么要读书,这是很重要的,当在读书的过程中疲了累了,看看自己的初衷,来激励自己继续前行。给读书赋予重大意义:通过读书改变人生。赋予的意义月重大,执行起来的动力就越强。
通过读书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
当阅读想吃饭一样自然,不读书会难受的时候,算是养成了阅读习惯。可是一味读自己感兴趣的书,到头来可能只是享受到了思维或情感上的快感,对实际生活并不产生什么影响。所以我们还要读大量专业方面的书,立志做大专业第一。
在这个过程中通过教来学,是比较好的一种学习方式。当然这个时候的阅读难度比第一阶段培养习惯要难得多。但一个领域的重要指示可能就那么多,当你读的越来越多的时候,你会发现很多内容你只看前面就能预测后面要讲的是什么,就像刚开始上坡走的很慢,等越过坡顶后速度会越来越快。所以对前期的慢要保持耐心。
改变人生
还记得我们的读书初衷吗?我们是要改变人生的,仅仅做到专业第一还不够。我们要有管理者的思维,带领团队往前走,而不是员工的思维。这是我们可以读大量成功人士的自传,了解他们的思维习惯。
还记得股神巴菲特还有她的搭档查理芒格吗,他们每天还会花大量的时间在办公室看书。李笑来老师也是由于母亲在图书官工作,很小就养成了阅读习惯,到现在已经不满足于读书,更多的是去读更多的学术论文,因为这类知识要转换为通俗的书本知识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罗辑思维的罗胖每天60秒的语音到现在因该有几年了,如果不是每天读书是不可能有那么大的知识积累量的。
还有一个身边的例子就是3班的战友李明建,他在进班训营前在班上一直默默无闻,从后面的了解中知道他每年会读上百本书,然并卵。参加班训营后开始慢慢爆发。会同想想也是很正常的,以前读了那么多书虽让生活没有什么改变,但是已经养成了阅读的习惯。一但发现自己的学习方式不对,并找到了正确的姿势后,那进步神速是自然而然的。
所以在养成读书习惯之前,不要太在意自己的读书效率,或者幻想通过一本书就能达到看是本书的效果。因为成功从来不是那么随便的。
现在很流行一句话叫,比你优秀的人比你还努力,所以为了保持原来的位置你不得不加倍的努力。现在的学习风气已然形成,到处都是各种付费学习,还有各种各样的课程。但我还是想说,想仅仅通过一些课程就让自己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几乎是不可能的。那些开发这些课程的牛人,他们背后花了多上时间积累、读了多少书,形成的自己的知识体系,岂是你一下子就能学得去的?
所以正确的读书方式是先培养阅读习惯,然后再在专业上展开阅读,最后再读大量不相干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