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院:教育科学学院 班级:21教育大类1 姓名:杨永婕
生命由一串巧合组成,奇妙而珍贵。在此之前,我从没有怀疑讨我的存在即使当我意识到苏菲并不存在是件很悲哀的事情,我还是对生命保持着一种理所当然的态度。世界的多姿多彩仿佛与我们无关。就如作者比喻,宇宙就好像魔术师从帽子中拉出的一只兔子,而我们人类则是兔子毛皮深处的寄生虫。我们都在兔子的毛皮深处舒服的身躺着,对魔术师的秘密毫无兴趣。只有哲学家,不停的顺着兔子的细毛向上攀爬,想探究魔术师的秘密。
“我思故我在",或许,我们活着的世界也只是造物主写的本小说罢了,连我们是否真正存在都需要证明。笛卡尔说过:“我思考,所以我存在。如果我不存在,那么我不思考。如果我思考,那么人生就意味着虚无飘渺。”他认为,我们应该要怀疑一切,但不能怀疑“怀疑”这件事本身。《庄子》里曾经有一段:“昔者周庄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欤?蝴蝶之梦为周欤?”究竟是我们在做梦,还是梦中的人物梦到了我们?上帝存在与否,灵魂存在与否,我们存在与否?
如果说对存在的思考让我痛苦、矛盾那么值得庆幸的是《苏非的世界》把始终贯穿的哲学精魂涓涓传递。其实,苏菲的世界也很精彩。苏菲师生的哲学课是世界灿烂哲学史的迁移,从演说、艺术到科学和诗;从米雷克斯和雅典、耶路撒冷和亚历山大港,到伦敦和巴黎;从神话传说、希腊自然派哲学家的早期哲学,到苏格拉底、柏拉图的理论升华,从中世纪的黑暗,穿越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的重生,到马克思、达尔文不断延续到将来的未知。多少理论的推翻与诞生,凝聚着人类对于生命与存亡的不懈探索,就在这一本书中生成。
某种程度上,苏菲的世界就是我们的世界,或者更确切的说,少校和席德的世界也许就是我们的世界。在浩翰的历史文明的发展史中,每一个我不过是道星光、一点水滴。那段深夜里在教堂以小时为单位计算历史进程的对白再明白不过。它反衬着个人生命的短暂,无不倍觉珍惜与伤感。
当苏菲和艾伯特知道了自己是虚幻的人物时,他们没有选择逃避,而是选择了反抗。而最终,他们虽然未能使自己成为真实存在的人物,却逃出了小说的本身,作为虚幻的人物来到了"永恒之境”。是的,也许哲学家的所有终极问题都永远不会有完美的这答案,但正是对他们的思考让人类与众不同。如哈姆菜特的著名台词:“存在抑或虚无?这是个问题。”而且的,则是自我,是希腊德尔菲神庙上那句如带魔力的铭文“认识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