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位于城市的边缘,进一趟城是不容易的,开车走要花上半小时,骑自行车没有一小时的路程是到不了的。这种情况,到了冬天,加上又是雾霾天气,更显得不方便。
寒假已经过去了五天,我就在家里呆了五天。说我是宅男吧,我还是很愿意到城里跑跑的。那为什么迟迟未成行呢?原因在于实在没有合适的交通工具助我出行。首先,骑电动应该是最方便的,但是电动的电量已不足以支撑跑一个来回,又没有充电的地方,所以电动被放弃了。其次,坐公交车应该也很方便,可是在这特殊的天气里,公交免费,就使得每班公交车都挤得满满当当,而且开往郊区的公交,班次也少,每次的公交没有半小时是等不到的。最后,开车吧,这最经济,也不需要顾虑太多,虽有单双号限制,却影响不大。然,为了我这闲人的一趟出行而占用正常上班人的交通工具,未免太不理智了。(也许你会说,不还有出租、滴滴吗?但我考虑的是经济实惠,像这样耗资较巨的事,就不在考虑范围之内了。)
算来算去,才发现,除了待在家里,我无处可去。原来,不知不觉间,我已经置身于一个囚笼之中,除了偶尔放放风外,我的活动半径仅仅是囚笼所划定的范围。于是,我渴望自由,渴望走出囚笼,去拥抱更广阔的天地。
我成功了,寒假的第六天,我开上了车,进了城。不过,进城之后呢?能去的地方除了商场,似乎还是商场,当然,博物馆也是个不错的去处。还有吗?公园好像也不错,但天气寒冷,空气质量差,室外的地方实在不值得一去。那么,只有商场和博物馆,算是惟二的去处了。可这又算什么呢?只是从一个小囚笼换到了一个大囚笼之中罢了,其他都无甚改变。
举杯停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我疑惑地问自己:天下之大,何处可得自由?直到,在“简书”上我看到了两个故事,一个是讲演员周慧敏的完美人生,另一个讲图书馆女孩惊人的读书量。在她们的故事里,我注意到,始终有一个字贯穿着,那就是“心”。如一道惊雷闪电,我骤然明白,答案其实一直就在我自己的身上,只是我不知道而已。
一直以来,让我产生被囚笼囚住之感的,来源于我的心。因为我的心被囚住了,从而导致我觉得自己的身体也被囚住了。意识到此,我尝试让心摆脱囚笼的束缚,终于我成功了。当心挣脱囚笼束缚的那一刻,我清楚地感觉到,天更蓝了,水更清了,空气更清新了。此时此刻,我对曾经的疑惑有了答案,这就是:天下之大,何处不可得自由。
这让我想起了,在网上,在生活中,一直都有关于小城市和大城市的争论。一方坚持只有在大城市才会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更大的发展空间;另一方则认为小城市也不错,同样有自己的优势。以前,我是坚定的“大城市论”者,认为只有去了大城市,才有更加光明的未来,甚至动过去大城市发展的念头(可惜未成行),然而,现在,在这个三四线的城市-----我的家乡-----生活、工作,我觉得也很不错,因此,对于大城市的念想,也就渐渐淡了。特别是听到我的一个大学同学,毕业后在大城市工作了几年,最后却还是选择了回家乡发展的事情,这更加让我感慨良多。
大城市好吗?很好,非常好,许多的文章也将大城市的优势分析得很透彻,这是客观实际,不能否认。但是,诸位请想想,每年前往大城市的人不计其数,可真正成功的又能有几何?就以“北漂”这个群体为例,每年有多少人怀揣着梦想加入“北漂”的行列,但到最后,又有几人能成为下一个王宝强?
所以,大城市也罢,小城市也好,不过是我们在不断更换着自己的囚笼而已,囚笼的大小永远不能改变我们的窘境,惟有心挣脱囚笼的束缚,我们才能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来把握我们前进的方向,在大城市学会求生技巧,在小城市学会人生规划。
由此我想到,柏拉图的哲学中,灵魂是核心,灵魂三要素中,理性占主导。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这不也是在心的重要性吗?
同样,佛教禅宗中有一句偈语,是这样说的,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虽然当时这首偈语比不过六祖慧能的那首,但放在这里,实在再贴切不过了。
此外,儒家讲“三省吾身”,道家讲“无为”。如此种种,无不在告诫我们:心,是我们身体中最为核心的部分。心得自由,则身方不受囚笼束缚;心不自由,则身亦被囚笼囚住。
既然如此,就让心自在地飞翔吧。人生百年,匆匆而过,会有太多的美好被错过,但心却永远不会辜负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