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立医院私有化改造的听证会上,老富翁爱德华•科尔(杰克•尼克尔森 饰)为了节省成本,将医院的病房强制安排成“一房两床”的做法遭到了质疑。他大言不惭地表示“医院不是疗养院”,强词夺理,为自己开脱。
可让科尔没想到的是,很快,他就因为得了癌症,住进了医院。虽然他是医院的老板,可也没能享受到特殊优待。因为助手为了省去社会舆论的麻烦,坚持让他按照自己宣扬的“一房两床”的标准跟另一位病人卡特同住一间病房。
汽车修理技师卡特年轻的时候,有当历史学家的想法。可接连到来的三个儿女,打乱了他的人生规划。为了将三个儿女培养成才,他只能早早放弃学业,安心在汽车修理店里度过了大半生,直到患病住院,才有了重新思考人生的机会。如今儿女都已成家,躺在病床上的卡特,不免有些感慨。他想到了一生中未竟的愿望,按照曾经的大学老师对新生的要求,偷偷地给自己写起了“愿望清单”。
科尔和卡特两人从互相不对付,到“同病相怜”,慢慢结下了友谊。有钱有闲的科尔,捡起了卡特扔掉的愿望清单,脑中灵光一现,决定要把它改一改。科尔说服卡特,让他跟自己一起去实现那一个个看似疯狂的想法。
这样的影片,在国内是很少见的。中国影视行业仍然在进行着疯狂的扩张,“唯票房论”的论调从来都是主流。大部分的院线,出于商业上的考量,对带中小成本影片——不管是商业片还是文艺片,只要没有著名导演、明星加入的——都有着严重的歧视。一句话,看起来不卖钱,我们就尽量少关注就好了。
当然,这是商业行为,本身无可厚非。可这样看似正常的状态,也进一步压缩了像《遗愿清单》这类影片的生存空间。
《遗愿清单》虽然是小片,但两位演技派老戏骨坐镇,故事好看,也有着对死亡、疾病、人生意义等诸多议题等探讨,充满了人文情怀。
给人生列清单这种事情,真正能实现的人不多。这意味着你提前锁定了人生。大多数时候,我们是看不到未来的,因为我们永远生活在“今天”。愿望清单的意义在于,你已经提前设好了站点,只需要一站站抵达就好。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还是很难的。这跟每年都在写每年都实现不了的“新年愿望”太相似了。因为对于大多数人而言,能实现愿望清单的两个重要动力恐怕就是:强大到令人生畏的自律或者濒临死亡前的觉醒。
这部电影也让我想起了日本著名导演黑泽明执导《生之欲》。《生之欲》里,市政府市民科科长渡边勘治(志村乔 饰),是三十年全勤的模范公务员,然而却终日庸庸碌碌混日子,得知自己得了绝症之后,突然实现了人生的觉醒,他决定在临终之际真正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建成一座城市公园,并最终拼尽全力,实现了这个愿望。
马可·奥勒留(Marcus Aurelius)的《沉思录》有一句话:死亡悬在你的头顶,当你活着,当你有能力,向善而行。(Death hangs over thee. While thou livest, while it is in thy power, be good.)这才是应当是“死亡”教会我们的东西。
在讳谈死亡的氛围里,人人会经常不记得这件事情的存在(尽管它是所有人不可避免的归宿)。《遗愿清单》无意美化死亡带来的友谊,也没有可以夸大“清单”的作用,而是让所有人都重新认识了一下“死亡”本身——尽管不可避免,可我们仍有机会选择以何种方式来对待它。
欧美电影专题第6篇,总第01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