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家长们看过这样的新闻:孩子大学毕业拿着简历到处应聘却屡屡遭到挫败。孩子的学习成绩明明很好,学历也不错,为什么会被拒绝呢?
事实上,公司是讲效益的地方,只会选择有能力的人,分数只是一个参考,只是“敲门砖”的作用。
比学习成绩更重要的,是孩子的能力、素质、人格、人品,这些才是人才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如何才能让孩子学习好的前提下,实现全面发展呢?
著名教育专家崔宇强调,想要改变孩子,家长首先要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并且提升家庭教育能力。孩子的问题应从家长身上解决,改变教育源头是亲子教育的唯一法则。
崔宇教授通过二十多年的教育和研究实践,倾力写成了这本《家长的革命》。有勇气改变自己的家长,才有能力改变孩子。他坚持传播一个理念,孩子的一切问题都能够解决,只要家长愿意改变。
1、别让孩子高分低能
作者提醒家长们,一定要关注孩子的精神成长。如果把孩子比作一棵树,那么他的精神世界就是树根,如果树根烂了,生命就没有了希望。
在日常家庭教育中,有几样腐蚀孩子自尊心的毒药,我们一定要戒掉。
首先就是破坏性的批评。“教你多少遍都不会,你是不是没长脑子?”、“我怎么生出来你这样的孩子?”。
这种破坏性的批评,会严重伤害到孩子的自尊心,也很容易让孩子变得自卑、暴躁、冲动。
其次,我们也不能一味地要求孩子顺从。
一个顺从和听话的孩子,往往是没有创造力的,就像是流水线上出来的商品,没有它独特的价值。
此外,我们要给孩子提供机会,让他们放手去任何能够做的事情,这是为了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很多家长从来不让孩子动刀、动电、动火,怕他们受伤,更别提什么野炊、探险的活动了,这些孩子长大之后甚至鞋带都系不好。
他们并不是学不会,而是根本不想去学,因为他们知道爸爸妈妈不让碰。从小到大的习惯已经养成,很难改变。
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我们要给孩子机会,让他去尝试一些新的东西,让他独立去完成一些事情,这是培养孩子责任感必不可少的一环。
2、孩子需要“忽悠”
书中有这样一个例子,家长想让孩子少看会儿电视,多看看书,可是孩子根本就不干。他生气地威胁孩子:“九点半必须睡觉,否则我就把电闸关了。”
当孩子看书的时候,他却说:“多看会儿,十点睡也可以。”然而孩子随便翻了两页书,就跑去看漫画或者睡觉了。
作者给这位家长提供了一个建议,让他把对孩子看电视时候说的话和看书时候说的话换过来说。结果,孩子看了会儿电视觉得无聊就关电视进屋玩了,看书竟学到了十点才睡。
其实孩子只是喜欢跟我们对着干,你越不让他学习,他越想学,你越让他看电视,他还真就看不进去了。我们与其强迫孩子,倒不如利用他的惯性思维,反而会收到惊喜。
对于孩子抱怨某一门课的老师对他不太好,作者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巧妙的方法,那就是让孩子给老师写一封感谢信。我们先给孩子吃个定心丸,告诉他:“老师并不是偏心,他可能只是不了解你。”等孩子宽心之后,我们就可以建议他去给老师写一封感谢信,如果孩子不好意思写,我们可以代他写。
这封信,表面上看是感谢老师,其实,这是我们给孩子做的一个局,目的是为了让孩子不得不努力。
你想,老师收到这封信,自然会对孩子刮目相看,一个懂得感恩的孩子,必然会受到老师的欢迎。
那么,孩子对老师的感情也会产生变化,他会想要努力去证明自己,不让老师失望,对得起自己在信上写的内容。
3、爱孩子就给他自由
真正爱孩子,就要给孩子自由,让他有空间去成长,让他更加自信和快乐,这才是成长最好的礼物。
有的孩子缺乏自控能力,想要什么就一定得得到,爱吃什么就吃个没玩没了,心情不好就大喊大叫,根本不顾忌旁人的感受。
其实,这些孩子大多数都是从小被管得太严,没有私人空间,不知道如何去控制,一旦给了他空间,他就很容易放纵自我。
我们要给孩子自由,也要给孩子快乐。平时可以跟孩子开一些轻松地玩笑,带他去做一些他喜欢的事情,平等沟通,卸掉孩子身上的压力和报复,让他拥有更加幸福的人生。
家庭教育就是在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帮助孩子正确地解决问题、健康成长。这样,孩子在成年之后,既能怀着幸福的心情去回忆童年,又能从容不迫地面对接下来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