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才提笔写这最后一篇,必须充分调动起所有的总结概括的能力。
把“积累”这个概念融入血液.........在做好自我管理的基础之上,用正确的方式做正确的事,开启心智,学会思考,主动行动。最后两章的内容是关于交流和应用的。
笑来老师深入浅出的逻辑思维令人折服,书读过三分之二才有了切实的体会。读的过程觉得很既严谨又幽默,当然他自己可能没这个感觉,因为只是在认真的说理嘛,而听者却耳目一新。
摘一小段书的封底关于作者的介绍,一个月前还不理解的就是这几行文字:
“他崇尚逻辑,追求深入思考,认为这是一个知识可以轻松变现的时代------当然,前提是,那知识是正确的,那逻辑是严谨的,那思考是深入的。这不仅是他所想,他所说,更重要的是,他竟然可以做到用行动和结果证明这个论断。所谓知易行难,可最难的事情,他已经做完了。”
只可意会无法言传,我只能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笑来老师的幽默只能通过认真阅读亲自去体会了。我想下一步的学习方向也有了,这就是自由学习的乐趣~
简单写一些这最后两章的收获。言归正传。
(一)倾听
我们在倾听的过程中容易走神的原因,很容易被大家忽略,那就是:人们讲话的速度往往远低于思考的速度。我们在听别人说话时,很容易就想别的,分神,而当说者讲到重点的时候我们却回不来,以致于会漏掉一些关键部分。自己却不以为然,满以为一直在听。
意识到这个问题,只需要在倾听的过程中管理好自己的脑力,养成一些好的习惯:
1、为了真正做到有效倾听,最需要克制的是“过早质疑”。
思维简单,不成熟的人更倾向于频繁插话,并总是认为“我已经了解你要说什么了......”
要善于等待说者把需要陈述的事情,必要的信息讲完,要忍住自己发出质疑的欲望,耐心的等到最后再发问。而如果做到了这些,自己的疑问往往已经发生了本质的变化。
2、“多余的脑力”可以用来处理两件事:“回顾”与“预期”。
回顾,就是想一想说者刚讲了什么。我们的记忆力其实比估计得差很多,这是一个事实。倾听的过程中要有意识的为了真正记住而认真回顾,重点内容还需要借助工具(笔记、录音等)进行回顾。回顾的过程也是想的过程,利用多余的脑力想一想说者所陈述的内容是否真实(运用自己的认知进行判定),看法的根源在哪,是否符合逻辑。多想一想总是好的,思考之后再提问题也会更有价值。
预期,就是猜想说者下一步要讲的是什么。“预期”,能够提高我们倾听的注意力,正确把握和组织说者论述的内容,还可能听到语言背后的其他信息。
3、倾听不仅仅用耳朵。
适当的身体语言,比如:神态、表情,动作等适时的呼应,能够令说者感觉到他被重视,从而进入更投入的诉说和讲解的状态。适时的语言呼应,也能够令说者及时的获得反馈,以便调整下一步的内容。
总之,倾听是一门学问。为了学有所获,听到更多对自己有用的知识信息,接纳并理解他人,我们需要懂一点儿倾听的艺术。
(二)说与不说
每个人都要对自己足够了解,了解到清楚的知道自己说什么话别人会听,说什么话别人不会听。要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能说的话、该说的话、说出来别人能听的话。这属于谈话中的自知之明。
比方说,一个总是骗孩子的家长,如果给孩子讲诚实,孩子应该不会听他的。
一个自己整天抱着手机打游戏的家长如果教育孩子不许打游戏,也不会有任何说服力。
一个学习成绩很差的学生,如果在同学中大讲特讲学习方法,也没有什么人相信他。
一个人得拥有足够的重视和尊重,他说出来的话才有说服力。他的影响力足够大,才有人听他的。“攒人品”这个说法很不错,人品是靠攒的,攒到一定程度,就有了声誉,有了信任。
分辨谈话的对象再决定说什么,很重要。更重要的是,说之前我们对自己的分辨和认知。
(三)讨论的守则
有意义讨论的前提是双方不仅要“相互竞争”,更要“相互合作”。
“双方想要进行有意义的讨论,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双方必须共同遵守“理性讨论基本原则”。例如:没有确凿证据之前不能随意做出判断;有了确凿的证据,就算结论令人难以接受也必须接受;错了就要承认并进行改正;对了也好,错了也罢,不许向对方进行人身攻击,对事不对人;谁有道理就听谁的;如果双方都有一定的道理,那就要看谁的理由更站得住脚,谁的结论更实际;如果双方的提案都不好,那么只好“两害相权取其轻”.........”(摘自第六章《交流》)
当讨论的任何一方,已经不遵守“理性讨论基本原则”,那么就马上停止吧,因为这已经是争辩而不是讨论了,没有任何意义。
(四)兴趣
1、如果你对自己正在做的事情没有兴趣,那很可能是因为你没有能力把它做好。
2、人们总说他们真正感兴趣的是其他事情。可事实上,出现这种感觉是因为他还没有开始做那件事,也还没有在那件事情上遭受挫折。
3、我们看待兴趣的顺序出了问题,一般情形下不是有了兴趣才能做好事情,而是努力做好后才更有兴趣。
现实生活中,我们可能对自己喜欢的事情做的更多,但是只有当付出了真实的努力和持续的积累,这件事才可能做得好,而做好之后就会增加兴趣,更有信心,也更擅长,这才进入一个良性循环。
(五)方法
方法远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重要。当然它也有自己的地位,但是比起“用功”,方法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所有学习上的成功,都只依靠两件事------策略和坚持,而坚持本身就是最重要的策略。
坚持,其实就是重复;而重复,说到底就是时间的投入,准确的说,是大量时间的投入。
(六)痛苦
我们觉得痛苦的时候,总是会不自觉的放大它,觉得自己是全世界最痛苦的人。那是因为,我们对自己的痛苦体悟最深,“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而对别人的痛苦又不可能真正的感同身受,所以认为自己最痛苦。
而事实是,很多人,他们经历的痛苦比我们的不知道悲惨多少倍,这个时候,我们可以跳出来看待自己当前的痛苦,因为它并没有那么严重。
另外,还要知道大脑有一种重要的自我保护功能------遗忘痛苦。我们可以回忆上个月、半年之前、一年之前的痛苦,现在想起来可能都没有什么了。俗话所说,“好了伤疤忘了痛”,其实就是指人们对曾经的痛苦是不会那么在意的。
(七)比较
比较是个坑,大坑,或者干脆点说,比较就是陷阱。
建立在比较之上的幸福难以长久,因为总会有人比我们更强。与其盲目比较,不如运用心智的力量分辨哪些快乐和幸福是建立在比较的基础之上,而哪些是无须比较就可以获得的。
从事情本身获得快乐,永远优于和别人的比较。而和过去的自己比,那将是更有意义的成长。
关于运气、人脉、自卑、灵感........作者还有一些阐述,结合自己的理解,不仅认同而且更加坚定的执行。
几段摘抄结束本文。学习的道路漫长,但是有乐趣,有收获,有成长。
“专心做可以提升自己的事情,学习并拥有更多、更好的技能,成为一个值得他人交往的人。学会独善其身,以不给他人制造麻烦为美德,用自己的独立赢得尊重。”
“在一个所有人都匆匆忙忙的世界里,想放慢节奏实在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但是,我们应该记住的是:凡事值得做的事情,都值得慢慢去做,做很久很久。”
“愿我能从容接受我不能改变的,
敢于改变我可以改变的,
也愿我有智慧分辨这两者的区别。”
依然从心底深深的喜欢四个字:来日方长。
那是一股蓄积很久的能量,需要在时间里,舒展释放,旷日持久.........
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