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差去北京,在动车上,一家三口坐在我前面一排,女儿大约七八岁的样子,捧着手机看动画,不知道看到了什么,兴冲冲的对妈妈说:“妈妈,我也想做一个这种小车”,妈妈正在刷淘宝,听了头也没抬的说了一句“你不行,你不会做”。
我听了,为孩子感到无耐,有多少孩子,天性和才华抹杀在父母的无意识的语言中,“你不行”、“你不可以这样做”,我们在孩子的教育中代入了太多的条件和规则,最终让孩子成为另一个我们。
想起我家孩子第一次演讲比赛,三年级的时候,学校组织大家报名参加“全国少年儿童英语大赛”,首先进行地区选拔赛,选拔方式为:由外教在现场听孩子进行一段英文演讲,优秀者进入省赛区。当时孩子回家问我:“妈妈,我要不要报名”,我告诉她:“当然,为什么不呢,这是一个展示你自己的机会,你要好好把握” 。
接下来的时间里,孩子自己准备了一段英文演讲稿,并背诵了下来,临进比赛的前几天,我问她准备的怎么样了,她说没问题,即然没问题,那就实际演练一下吧,我搬了登子,坐在桌子前面,我告诉她:“从现在开始我就是主持人+评委,我说下一个某某某同学,你就开始演讲”,和我想像一样,刚才还嘻嘻哈哈的她,一下子就紧张起来,原来记得熟练的句子,瞬间就忘了,表达开始结巴起来,刚开始就放弃了。然后重来,依然是紧张,忘词。我赶紧切换回角色,安慰她:“没关系,紧张是正常的,因为你面对评委有了畏惧心,产生了不自信,你试着把评委当成朋友再试试”,我们之后又模拟了几遍,效果有所改进。第二天晚上我们又模拟了一次,基本没问题了,我对她说:“到了正式的选拔赛,如果自己因为紧张忘了其中某段,也没关系,有个词叫做临场发挥,按你真实的想法表达就好,加油,相信自己是最棒的!”。
等选拔赛那天,孩子回来告诉我:“妈妈,我真的忘了一句,但我没有停,别人根本不知道我原来的稿子是什么,我通过了”。我说:“真棒,妈妈知道你可以的”。
选拔赛后,进入省赛区比赛,这时候,需要本区选拔通过的孩子,自由组成3人小组参赛,用英语演一个话剧,孩子很快找到2个小伙伴,其中1个小伙伴非常内向,初期合作并不理想,我家孩子像我鼓励她一样地鼓励他,在小伙伴的带动下,他逐渐放开了自己,最终他们3人获得山东赛区金奖,孩子的妈妈向我的女儿表示了感谢。孩子当时真的非常开心,一开始只是想着参赛,一路走来,却是满满的收获,收获了自信、友谊、快乐,还学会了帮助别人。
在孩子的教育上,和老师相比,家长才是影响孩子最深远的那个人,面对孩子,家长一定要慎言慎行,在大事大非面前,我们要坚决说“不”,除了这些,作为家长,更多的要鼓励孩子去尝试,不要让我们的思想和眼界限制了孩子的发展,她的未来有无限种可能。
想起最近比较流行的一句话: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