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同事说过:不会说话的人的人生是很艰难的!我就是这样一个人:心直口快,说完后悔,却又无法挽回。吃了很多次亏,就不断提醒自己:三思而说,先让想说的话在肚子里拐个弯。随着年龄的增长,脱口而出的傻话少了一点,但是缺乏智慧的庸言依然令人遗憾。特别是在工作中和学生的交流,很随意。听了郑州中学老师吴红霞的分享,我受益颇多。重新回顾自己的教师生涯,认真反思说话的得失。
中国有句古话:忠言逆耳利于行。但是,在面对未成年人,我们老师更应该做到“忠言顺耳利于行”,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接受,才能起到教化育人的效果。毕竟,初中生年龄还小,倍受亲人呵护,不够理性,老师完全没必要增加不必要的交流障碍。我觉得老师最重要的是倾听,表达共情感,中肯引导。
倾听是为了给学生充分的发泄机会。未成年人总是被片面情绪所左右。处理问题之前,让学生先把情绪释放出来,会更有利于解决问题。记得我儿子上了高中后,还经常在我和他沟通时大声喊叫:听我说完!上大学后在和我一起讨论什么话题时也会说:这些我早就说过,你们就是不听我说!他的抗议应该说出所有孩子的心声。
共情则是认真倾听后的有效表达。光听不行,还要说。说什么?说感同身受的体验,这样能够让学生知道你在听,你对他是尊重的,没有应付,你理解他,你重视他,这样就为下一步的引导铺平了道路。
引导教育是最后关键环节,这是我们的教育目的落实。真诚的引导正是学生需要的。
学生是个性多样的,这就决定了教育活动也是多种多样的,充满了各种挑战。我想只要守住基本原则,就会少走一些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