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言无忌,小孩子会说实话,但也正因为是实话,常常造成大人的尴尬。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经历?我前两天就遇到了这样的状况。
01
新学期即将开始,老师们又开始了忙碌的家访工作。小学二年级,新班主任换成了语文老师,这是一位刚休完产假半年,带了孩子一学期的女老师。
这位老师以认真负责著称。一个字的笔画没写好,擦掉重写到完美为止。也因为老师的认真负责,这学期班上的语文成绩突飞猛进。
严厉的老师必定有严厉的态度,比如这位令人尊敬的女老师,她就喜欢批评学生,有时还会动手对学生推推搡搡。
02
我家孩子成绩不算好,因为之前也没做幼小衔接,一年级学起来比同学费劲儿。也因此得到老师额外的帮助与照顾,比如,每天晚上都需要把作业拍照给老师,老师帮忙纠错,及时改正。
新班主任来家访时,我们相谈甚欢。老师也鼓励孩子继续努力,一定能取得更好的成绩。
在送老师到楼下时,出了一点状况。
孩子突然说:“老师,有件事情我想跟您沟通一下,您以后能不能不要再推学生呀,我妈妈说,老师推搡学生是不对的。”
03
孩子讲得一本正经,我留意到老师瞬间愣了一下。她大概没想到孩子回家跟父母说起了这件事,还在家访时突然提起。
我也感到尴尬,为了缓和气氛,我就拍拍孩子的头,对老师笑笑“我们家是比较民主的,父母和孩子平等交流。”
“老师,我妈还说,您虽然有点过分严厉,但她知道您是一位好老师,现在这么认真负责的老师不多了,让我要好好学习。”
“是啊,我有时就是太急了。每次进教室前就在心里重复,提醒自己不生气,结果还是控制不住情绪。”老师也笑了。
04
童言无忌,让人尴尬,又及时缓解了气氛。
庆幸自己一直坚持以建设性思维教育孩子,不管是遇到怎样的事情,我都能找到积极正面的意义。
如果孩子回家讲老师推搡同学、撕烂同学的试卷时,我采取批评、反对的激烈言辞,孩子今天恐怕也一样会童言无忌地和盘托出。
反倒是发自内心的沟通交流,让彼此都能感受到对方的坦荡与真诚。
感谢孩子的童言无忌。
05
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孩子就像是一台无处不在的监视器,清清楚楚地记录着家长的一言一行。
对于我们刻意说的话,孩子不一定会记住。对于我们刻意的所为,孩子能够看明白。反倒是家长那些无意间的谈吐举止、无心之中的喜怒哀乐,都会被孩子看在眼里,并影响着他们的一举一动。
前苏联伟大的英雄母亲在那本名著《卓娅和舒拉的故事》中写道:教育包含在每一件细小的事情上,在你的每一个举动中,每一个眼神里,每一句说话里。这一切都可以教育你的孩子,连你怎样工作,怎样休息,你怎样和朋友谈话,怎样和不睦的人谈话,你在健康的时候是怎样的,在生病中是怎样的,在悲伤的时候是怎样的,在欢欣的时候是怎样的---这一切,你的孩子是都会注意到的,他们是总要在一切事情上模仿你的……要知道,你应该经常和你的孩子在一起,他应该在一切事情上都感觉有你在他旁边,在这一点上,你永远不能怀疑。
家长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身教重于言传,值得我们深思和反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