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早晨做饭的时候,无意间刷到一个老师的直播间,听到一句话,这句话就像一颗石子投入了心湖,心情久久不能平复。
这句话让我彻底知道了我是谁,也让我知道了怎样才能全面地认识自己。
这句话有点拗口:你以为的你不是你自己,别人眼中的你也不是你自己,你眼中的别人才是你自己!
原来,我眼中的别人才是我!原来,一切都是虚幻!
我认为的我不是我,别人认为的我也不是我,我眼中的别人才是真正的我。
突然就想到一个众所周知的故事:
苏轼和佛印经常在一起参禅打坐,一次,苏轼问佛印,你看我像什么?佛印微微一笑说,我看你像一尊佛。苏轼说,你知道我看你像什么吗?佛印问,像什么?苏轼说,我看你像一坨屎。说完一阵哈哈大笑。
回到家之后,他向苏小妹夸耀自己斗败了佛印。事情原委说出来之后,苏小妹说,就你这悟性,还参禅!
如果一个人心里有佛,所见即是佛,如果一个人心里龌龊,见到的所有事情都是龌龊的。
这个故事生动地说明了一个道理,即,一个人内心阴暗,他看所有的事情都是阴暗的一面,一个人内心纯善,他看什么都是美好的一面。
那么,苏轼眼中的佛印是真实的佛印吗?佛印眼中的苏轼又是真实的苏轼吗?
可否这样理解?苏轼眼中的佛印才是自己的样子,佛印眼中的苏轼才是自己的样子,总结起来说就是,自己眼中的别人才是自己的样子。
也就是我看你是佛我就是佛,说明我看你的态度就是我内心的真实反映。
这便是,你眼中的别人才是你自己。
也就是,我眼中的别人才是我自己。
忽然就意识到,别人是我内心的镜子,从别人的身上能照见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
这个世界就是一面镜子,我对所有事物的看法,就是我内心的真实想法。
原来一切都是虚幻的存在,虚幻的人事物,这些虚幻都是自己的心投射出来的,而不是真实的样子。
连自己都不是真实的。
常常自以为是的认为自己是什么样子,也常常在心中评价着别人的样子,以为我们认为的自己是自己,也认为我们心中对别人的看法就是别人,那是真的吗?
你认为的自己是真实的自己吗?你认为的别人是真实的别人吗?别人认为的你又是真实的你吗?
都不是!
过去的40多年岁月,很少问过我是谁?那是自己不知道自己是谁,也可以说是无意识的活着。
但是内心里总是有一个声音在告诉自己,要做一个诚实的人,做一个守信的人,做一个热情付出的人,做一个对得起自己对得起别人的人。
这是内心存在的一种潜在的自我约束,自我规划和自我方向,但是至于自己到底做成了什么样子,自己也不知道。
人贵有自知之明,但是谁能够认识到自己的真实样子呢?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有几个人是智者!
许多时候稀里糊涂的活着,不知道自己是谁,也不知道自己是什么样子,更不知道自己想要成为什么样子。
回顾过去的日子,用浑浑噩噩,虚度时光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
我是谁?原来,我是别人。
我是什么样子?原来,我是别人的样子。
有人说想要知道自己是什么样子,看一看自己身边的朋友就知道了,这句话充分说明了,你朋友的样子就是你的样子。也即是别人的样子才是你的样子。
认识自己最好的方法,就是看看自己眼中的别人是什么样子,就知道了自己是什么样子。
豁然清晰,原来一直说的,世界是内心的投射是这种感觉——有点恐怖,有点惊喜,有点意外,有点庆幸。
恐怖的是世界上并没有别人,那都是自己的存在。我的世界是什么样子,那是我自己制造出来的。
惊喜的是,我找到了一条修正自己的最佳线路,看别人就是看到了自己,别人的样子就是我真实的样子。
意外的是,活了半生,一直以为要活出自己,却不知道别人才是真正的自己。
庆幸的是,在人生半百的时候,明白了这个道理,余生我还有机会去让别人更好,进而让自己更好。
明白了这个道理之后,突然就有了一种特殊的感觉,就是要善待这个世界,因为善待世界就是善待我自己。
也突然就觉得,敞开心扉的面对这个世界是多么美好的事情,敞开心扉的对待这个世界的时候,那就是真实的对待自己。
世界只是一面镜子,如实的照射出自己本来的样子。
想认识自己,就可以通过别人看到自己,想让自己变得更好,那就是别人变好了,自己才是真的好了。
万物好我才好,因为万物的样子就是我本来的样子。
最后重复一下这句话,相信这句话,对有缘看到这句话的你也有启发:
你以为的你不是你自己,别人眼中的你也不是你自己,你眼中的别人才是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