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中国传统的“七夕节”,七夕节由星宿崇拜衍化而来,为传统意义上的七姐诞,因拜祭“七姐”活动在七月七晩上举行,故名“七夕”。
拜七姐,祈福许愿、乞求巧艺、坐看牵牛织女星、祈祷姻缘、储七夕水等,是七夕的传统习俗。经历史发展,七夕被赋予了“牛郎织女”的美丽爱情传说,使其成为了象征爱情的节日,从而被认为是中国最具浪漫色彩的传统节日。
中国古代,在众多描写七夕的优美诗词中,最著名的,当属北宋婉约派词人秦观的《鹊桥仙·纤云弄巧》了。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今天在群里,棒棒糖说:“生活的美好,在于感情的丰沛,而丰满的感情则是来自于充满感性的人儿,这才是完美生活,而生活中的惊喜是性情的涌现而不是理性的安排,所以,就算是柴米油盐的琐碎,在感性的人儿眼里,那都是爱的点滴。而理性永远是感性的奴仆,是美好生活的刹车片,为了美好生活,请远离理性,释放感性,自然的去爱吧,让那美好自然的去盛开,去绽放。这就是美好生活呀。”
“爱本就是语言所不能表达的,因为一旦爱被局限在语言里,那就不是爱了,而是沦为了经验,自然也就间接抹杀了爱,所以,当爱来了,自然的去爱吧,而不要停下来,用经验的框架去丈量它,那样,爱就死去了……”
人类之所以贵为万物之灵,是因为我们是具有丰富想象力或者说是具备“虚构”能力的物种。而想象力的底层,很多时候又受限于生物性。
荣格派心理学大师史蒂文斯写了这样一本书叫《200万岁的自性》,大概的内容是说:我们在这个世界上的极限年龄是120岁,但是,我们的身体里居住着一个200万岁的自性。
这个自性就是我们的集体无意识,是200万年的人类进化遗留在我们生命中的记忆。它们是居住在我们身体内的看不见的身体;是黑暗的却无时不活络在我们身体内的秘密,是时刻左右着我们情绪波动的大团苏醒着的化石。
而在美国生物人类学家、金赛研究所资深研究员海伦•菲希尔看来,爱情是由三种既相互联系又截然不同的生物系统控制的成分组成,具有演化学上的意义。
首先是性欲(sexual desire),由性荷尔蒙(sex hormones)调控,使得人们有了与人交媾的动机,促使人们成功地进行繁衍。
其次是吸引力(attraction),由多巴胺(dopamine)和5—羟色胺(serotonin)调控,促使人们追求他们所偏爱的特定的恋人,通过激起浪漫的爱情促使人们形成稳定的配偶关系。当我们坠入爱河时,多巴胺水平上升,从而引起兴奋和欣喜; 5—羟色胺水平下降,给予我们足够能量去不知疲倦地追求心上人。
最后是依恋(attachment),由神经肽催产素(oxytocin)调控,指长期的伴侣关系所带来的舒适、安全的情感,这种情感使得夫妻们厮守在一起,从而能保护和供养他们年幼的子女。依恋的时间越长,催产素含量越高。
所以,我们天生就具有演化而来的三个不同生理系统,它们各自促进了人们的成功繁殖过程——也表明了:激情、亲密和承诺彼此相互独立,可以各自独立地发生强弱变化。与此同时,在很多爱情关系中,激情、亲密和承诺的情感体验相互间又有着明显的关联。
许多时候,我们爱上的,其实是潜意识中对方身上的自己。而最好的爱情,也许就是爱你等于爱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