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从青城山回来,累得半死,明天又要到九寨沟,为了保存体力,今天上午哪儿也没去,吃完早餐就在酒店闲了一上午。午后太阳犹抱琵琶地露出了久违多日的脸,于是决定还是出去走走。
第一站:大慈寺。酒店距离大慈寺只有一站地,溜达着就过去了,大慈寺与宽窄巷子、文殊院一起并称为成都三大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街区,庙门很小,而且开在北面,也许不是原来的庙门吧。看到指示牌上写着素餐厅的午餐时间到下午2点钟,一看表已经1点半多了,于是没吃午饭的三个人疾奔餐厅而去,按照箭头指示方向拐过一道拱门,立刻被眼前的情景定住了,一个偌大的露天庭院,坐满了喝茶的老头老太太们,原来素餐厅和茶坊设在一起,庭院里都是喝茶的地方,只有室内和屋檐下走廊上的几张桌子是用来就餐的。穿过人群走进餐厅,发现人家工作人员都在吃饭,问过之后被告知只剩下素面和豆花饭了,于是点了两碗素面和一份豆花饭,共18元。豆花饭是老公昨天就念叨想吃的,所谓豆花饭就是一碗清水煮豆腐,配一小盘辣椒酱和一碗米饭,以豆腐蘸酱就着米饭吃,想想就觉得没啥吃头,问老公味道如何,果然答曰平平。素面味道倒是很不错,里面有笋片、蘑菇,说起素面,还发生了一件令我啼笑皆非的事,点完餐交完钱之后,收银员给我一张小票,让我持票到取餐窗口,豆花饭是现成的,但是面要现煮,厨师就让我先把豆花饭拿走,说是等素面做好了给我送过去,并且把那张小票收走了。我等了半天也没见面条来,就跑到取餐的窗口,看到两碗面放在灶台上,但是里面一个人都没有,我朝里面喊:“刚才的两碗面条好了吗?”一个端着饭碗的厨师一边走进来一边还大嚼着呢,看看我再看看灶台,嘴里不知道唔噜句什么话,又走出去了,随之进来一个服务员模样的人,问我:“是这两碗吗?”我诧异,怎么问我呢?我哪知道?但是我也不能说不知道,不然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吃上,于是我含糊的说:“应该是吧。”她又问:“餐票呢?”我说:“刚才被收走了,厨师拿走的。”她迟疑地把两碗面放到托盘里,端出厨房不知道和谁说了两句话,才端出来给我。至此我大概明白了,应该是厨师做完面,忘了答应过我送过来,见没人来取,就自己跑出去吃饭了,都没想着喊一声,看看是谁点的东西。唉,成都人的闲散也算达到一定功力了。吃完饭在寺内游览了一圈,发现大慈寺的来头当真不小。玄奘曾经在此受戒,唐玄宗避安史之乱时敕书“大圣慈寺”匾额并赐田一千亩,唐宋时期的大慈寺还是中韩日三国佛教学术交流重地,也出了很多颇有建树的高僧。
第二站:宽窄巷子。吃饱了饭,想起那天没逛够的宽窄巷子,算算今天是初六了,假期最后一天,估计游客都应该返程了,本地人也应该回家休整准备上班了,于是决定去宽窄巷子。快到宽窄巷子停车场的时候,远远看着停了几辆旅游客车,想想那也没有多少人,等走近宽巷子口时,发现停车的那块空地上,除了车之外全都是人,或坐或站,再看宽巷子,从巷子口到我目力所及之处,一片黑啊,都是人脑袋,密密麻麻的看不到尽头也看不到空隙,于是决定转战到锦里,好歹也能在星巴克坐着喝杯咖啡,不至于无功而返啊。
第三站:锦里。一时不察被无良司机宰了一刀,10元钱的路被绕到了16元,来到了武侯祠。一下车就悲催的发现,这里人更多!更悲催的是,因为武侯祠庙会把锦里也划到了区域范围内,所以去锦里也要买庙会门票30元/人。至此我们已经没有了闲逛的心情,想着还是老老实实去距离酒店两站地的春熙路步行街吧,临出门时答应给儿子买冰激凌,那里有麦当劳,可以给他买冰激凌还可以解决晚饭问题。
第四站:春熙路。公交车停在春熙路车站时,我都没办法下到站台上,因为站台上站满了人,没地方落脚。车站的天桥直接和马路对面王府井百货的二楼连通在一起,商场入口处正好有一家麦当劳,我们上了天桥到麦当劳买冰激凌,甜品站排起了长龙,店内也根本没有空座,连麦咖啡的吧台也满满围了一圈人。趁老公和儿子在甜品站排队的时候,我又跑到了一楼的星巴克,愣是被堵在了门口进不去,从门口望进去,连收银台都看不到,因为被点餐的人给埋没了。我清醒的认识到:一座难求啊!想在这里坐坐也好吃饭也好都无异于痴人说梦。跑回二楼又等了一会,才看到爷俩各举着一个缤纷圆筒出来了,我说:“你们先在这站着吃会,我去商场里溜一圈。”王府井百货是中空格局,我倚着中空大堂的栏杆,上上下下看了看,又走了几个楼层,得出的结论是——任何一个角落都有人,只不过是人多人少的区别;任何一个专柜都有顾客,只不过是买多买多买少的区别!说实话,这个结论让我很震惊,一是如果天天如此,那成都的消费力可以用疯狂来形容,绝对是商家趋之若鹜的胜地;二是如果天天如此,那成都的消费环境可以用地狱来形容,绝对是理性消费者避之唯恐不及的死地。
喝茶的、观光的、游园的、购物的,这一天无论走到哪里,看到最多的都是——人。虽然之前就知道四川是人口大省,但是没想到这些人都是“不安于室”的,都要跑到街上来,这样给人的感觉似乎比上海的人口密度还要大,看来我真的是低估了成都人“贪吃好玩”的特性。接下来的10几天,我一定要找机会看看不同时间的成都是否有什么不同,看看这个城市是否有冷静下来的时候。
插曲:古船棺遗址
百度百科上说“古船棺遗址”位于成都市商业街,发掘于2000年7月,距今已有2500多年历史,每具船棺均以特大圆木造成船形,其墓葬规模堪称全国之最。同时出土的文物有制作精美的陪葬陶器。该遗址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最初我理解的商业街是个统称,于是在成都天府广场、春熙路等几大商圈寻摸了好几次也没找到,后来偶然在地图上找到了名为“商业街”的一条路,天!真是无语啊!这条街就在宽窄巷子以东不远处,于是今天我们在去宽窄巷子之前就先去了商业街探访古船棺。
商业街全长大概400多米,我们从头走到尾没发现什么船棺遗址,唯一显眼的就是街北一排疑似政府部门的楼群,之所以说是政府部门,因为门前有哨兵站岗;之所以说是疑似,因为没有任何牌匾,也许是个保密部门?快到街尾了,老公到路边的杂货店里打听,人家说我们走过了,说是就在省委对面。省委?难道就是刚才那个“疑似”?我们又折回头,来到省委对面,对面是一片被栏杆围起来的空地,上面铺了草皮种了花,除此之外什么都没有,于是又到紧挨着空地的一个茶叶铺打听,店主说就是隔壁这块空地。OMG!这也太扯了吧!老公猜想,是不是因为紧邻省委,怕每天游人如织打扰领导们办公,所以挪走了文物、掩盖了遗址、取消了路标。无奈之下,隔着栏杆拍一下这个“藏在闹市无人知”的遗址吧,正比划着要拍呢,路对面的哨兵同志喊话了,因为是背对着他的,一开始光听见声音,根本都不知道他说什么、和谁说,等后来拍完照片回过头,发现他是和我们喊呢,但是没听清说什么,于是也没搭理,三个人施施然的走了,后来反应过来,是不是不让我们拍照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