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乐必易,大礼必简。
礼乐,也就是礼仪与音乐,是古代国家建立的根本。
司马迁在《史记》中对礼乐进行了深入的刨析,从史学,社会学以及心理学等多个角度证明了这两者的重要性。
礼仪和音乐,为什么重要呢?
通俗点讲,礼,也就是礼仪,是规范人们行为方式的道德准则,如果礼仪被废弃,也就相当于道德被舍弃,人们便将化身为洪水野兽,将社会彻底摧毁。比如美国早期的“嬉皮士文化”,就能充分证明这一点。
而乐,也就是音乐,在当时则被看是“天地之和”,也就是天地的协同所在。
声音之道,与正通矣。
宫为君,商为臣,角为民,徵为事,羽为物。
宫商角徵羽,在古人看来分别对应构成社会整体的阶级与物质。
宫乱则荒,其君骄;
商乱则捶,其臣坏;
角乱则忧,其民怨;
徵乱则哀,其事勤;
羽乱则危,其财匮。
五者皆乱,迭相陵,谓之慢,如此则国之灭亡无日矣。
如果这五个里面其中有一两个出现了问题,那也就代表这社会出现了问题。如果五个同时出现了问题,那离国家灭亡也没多少日子了。
郑卫之音,乱世之音也,桑间濮上之音,亡国之音也。其政散,其民流,诬上行私而不可止。
郑国卫国,擅于作靡靡之音,当人们沉迷于其中,世道不久就会乱。而历史上,郑国与卫国果然也覆灭在了历史的铁蹄之下。
而田头湖畔的低俗之音,如果士大夫沉迷其中,国家也就将要灭亡。
人化物者也,灭天理而穷人欲者也。于是,有悖逆诈伪之心,有淫佚作乱之事。
是故强者胁弱,众者暴寡,知者诈愚,勇者苦怯,疾病不养,老幼孤寡不得其所,此大乱之道也。
人如果只在乎物质上的变化,而忽视精神上(乐)的追求,那就相当于是与天地不和,与人自身的发展相悖。正是这样,所以叛乱,欺骗,战争,淫乱等肮脏的事情才会层出不穷。
礼乐在当时对应的是一种道德标准,它们既可以约束君主的行为,也可以遏制百姓的犯罪。
而在另一方面,它们又像是现在我们所说的“正能量”,它也许不能强制一个人去改变,但是潜移默化中,其实还是会起到一些效果。
反观当下,仅从音乐而言,那些歌词皆是“我爱你你不爱我,我不爱你你却爱我,等你不爱我了我又爱你”歌曲,很难说就不是现代版“郑卫之音”。
当然,如果一棒子将当下的大部分音乐一棒子打死,的确也有失偏颇。音乐本身就是情感的表达,就算真是靡靡之音,也仍然是创作者真实的情感表现,他们有权力这么做。
但是我想,如果可以的话,还是希望市面上能够多一些不单单是表达“情欲”的音乐。而作为听众的我们,也应该给那些做不一样音乐的人必要的包容。包容,即是君子之礼。
大乐必易,真正能够流传下去的,一定不会是那些词藻华丽,苦大仇深的歌曲,而是那些可以用简单的旋律,朴素的语言记载不局限于定格时间内的音乐。
至于礼方面,因为与大家生活在同一个时代,所以我也没有多说的必要。
毕竟我可以看到的,相信大家也一定都可以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