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浩明评点曾国藩家书之禀父母(2)【995】2024-8-13(2)
评点:持续家风的大功臣郭筠jun(青竹)
欧阳夫人在本年二月二十日为曾氏生下次子,取名纪鸿,字粟諴suxian(诚)。曾氏长子早夭,次子纪泽此时已十岁。十年之间,欧阳夫人连生四女,他们无疑在盼望再生一个儿子。这次如愿以偿,自然欣喜异常。信中说“次孙于二十四日满月,送礼者共十余家”,“所雇乳母最为壮健”。在过去的四个女儿出生后的家书中,我们未见共这样的句子,可知曾氏夫妇及亲戚朋友对纪鸿的降生看得之重。
纪鸿的确于曾家功劳甚大。现在我们知道,曾氏一脉之所以能传到今天,子孙不断,靠的便是他。纪泽虽生了三个儿子,但其中两个早夭,只要广銮长大成人,后来继承了祖父传下的侯爵。但广銮luan(皇帝车铃)并无儿子,过继纪鸿第四子广铨quan(衡量甄选)的儿子昭揆kuí(本意是指测量方位;也指因宰相管理百官百事;后遂以指宰相或相当于宰相之职)为嗣。可见,现今凡曾氏后裔者,全出自纪鸿一房。
曾纪鸿生有四子一女,其后代多有人才,但他本人三十三岁便去世了。将家庭支撑起来,并给予子孙以良好教育,则是他的夫人郭氏。
郭氏名筠字通芬。其父即信中所说的郭沛霖,字雨三,乃曾氏的同年,湖北蕲水人(现名浠水,湖北省黄冈市下辖的一个县,浠水县原名蕲水县,为避免与蕲春县县名相混,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改为浠水县。蕲水县位于大别山南麓,湖北东部,长江中游北岸。)后来在江苏淮扬道上死于兵乱,时郭氏尚未出嫁。郭氏同治四年与纪鸿成亲,在公公的指导下,读完了《十三经注疏》(十三部儒家经典注疏汇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典籍,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产生过巨大的影响。)《御批通鉴》(又名《御批历代通鉴辑览》,是在乾隆帝亲自参与和裁断下,由清朝官方纂修的一部大型纲目体编年通史。全书共一百二十卷,记事上起伏羲氏,下迄明亡,为中国古代史籍中记事时间最长的一部史书。乾隆帝的“御批”一共有一千九百余条,达十五万字之多,内容涵盖广泛,举凡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诸方面无所不包,成为该书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乾隆帝在批语中,对史书撰写的书法义例、朝代更迭的正统与偏安问题、储君的预立、君臣伦理纲常等诸多问题都发表了相当精彩、独到的见解。这些乾隆“御批”,既有政治性、思想性,又有学术性,全面反映了乾隆帝的治国理政的重要理念和思想),因此而培植了较好的文化素养。
曾纪鸿(1881年即清光绪七年)去世时,郭氏才三十四岁,长子广钧十五岁,其他子女都在幼年,全赖她一手培养成人。关于郭氏的点滴记载,见于她的孙女曾宝荪sun(古书上说的 一种香草)写的回忆录中。我们从这本书上摘抄几段让大家看看:
“关于我的祖母,我要多说明些,因为没有祖母,我们孙辈的教育便会毫无成就。”
“宅北的楼叫芳记书楼,此乃祖父母的的藏书楼。我祖父喜研天文、算学、英文、星卜等书,我祖母却喜欢看医相等书,另外小说也不少。”
“我祖母是一个最公平的老人,她带了她每个儿子的最长的孩子,不论男女,都归她教养。我是大房的长女,大姐是二房的长女,二弟是五房的长子,三弟是七房的长子,恰好两个孙男两个孙女。我祖母的教育宗旨也很特别,她不赞成八股文章,也不愿两孙去考秀才,但她要我们学外国文学......每日亦要看报、点报--那时报上文章都是文言,也都不断句的,要小孩用朱笔点报,可以晓得他们看得通或看不通。我和大姐并未习女红烹饪,却要画画、读诗、学做诗。”
这本书里还说了这样一件事:戊戌变法那一年,郭氏与儿孙们住在北京。谭嗣同等人被杀的当天,郭氏立即打发她的一个儿子去湖广会馆,将门房的来客登记簿烧掉。几天后,曾国荃的一个孙子服毒自杀。原来,郭氏早就知道曾家有人与维新派联系密切,烧去登记簿乃是为了防止官府日后凭此株连。
郭筠潜在保护了曾氏子孙,无论是从维新革命还是护亲心切,郭老夫人功勋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