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腰肌劳损又称“功能性腰痛”或“腰背肌筋膜炎”,主要指腰骶部肌肉、筋膜等软组织的慢性损伤。
腰肌劳损的主要原因,一是急性腰部扭伤后,未及时进行合理治疗,从而形成了慢性创伤性瘢痕及粘连,减弱了腰部肌肉力量,从而产生腰痛;另一种原因是长期积累性腰部创伤。重复性或较长时间的腰椎伸展、扭转动作容易导致腰肌劳损。
症状
1疼痛
腰部疼痛或肿胀,部位为刺痛或灼痛,疼痛程度时强时弱,开始表现为间歇性,之后演变为持续性疼痛并逐渐加剧。疼痛部位一般较深,活动时加重,卧床休息后减轻。长时间运动后疼痛加重,休息后缓解,常伴有椎旁肌压痛,有时存在“压痛点”。
2.活动受限
由于腰部慢性疼痛引起腰椎周围肌肉保护性紧张,从而导致其灵活性受限,包括前屈、后伸、侧屈及旋转的各个方向。
3.腰部肌肉耐力减弱
运动康复治疗
1.姿势纠正
各种姿势纠正,如提重物、坐姿、站姿。其次也要纠正体态,如骨盆前倾、圆肩驼背等。
2.软组织松解
软组织松解可以增加肌肉的弹性和神展性,减少关节扭伤和肌肉拉伤的风险。运动后可松解臀肌、腰方肌、竖脊肌、大腿肌群等。还可以采用热水袋热敷、红外线、低频电疗等。目的是促进肌肉放松和血液循环、缓解症状。
3.腰部核心激活训练
深层稳定肌包括多裂肌、腹横肌、腰方肌、盆底肌等,富足局部稳定脊柱的作用,并微调脊椎的姿势。小负荷的干扰躯干稳定性的训练都可以刺激到深层稳定肌,亦可以配合不稳定的平衡垫、悬吊系统、或瑞士球以激活运动员的核心部位。这是腰肌劳损康复运动的重点。
深层稳定肌激活后,练习整体的核心力量,核心力量指肩关节以下髋关节以上,包括骨盆在内的区域力量,是核心肌群对腰--骨盆--髋关节活动的控制能力。这些肌肉在运动中起到稳定、传导力量的作用,训练后可提高腰椎稳定性、平衡性、协调性。从而降低慢性腰肌劳损的发生率和复发率。
对于疼痛比较严重者,核心力量对减轻疼痛的效果欠佳,而且训练也有一定的困难,可以从小负荷开始,增加训练次数和训练时间,达到增加核心肌群耐力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