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当下学校教育的几点反思
————读《过去的中学》有感
读过《过去的中学》,我们可能会折服于南开中学的的严谨治学,持之以恒,创新节俭的南开精神;也会惊羡于101中学高水准的专业教师队伍,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团结友爱的学习氛围,如同家庭般温暖真挚的校园生活;更会感叹春晖中学与时具进的先进的教育理念,救国教育,爱的教育,美的教育和信仰教育犹如春晖一般滋润着学子们的情感和心灵。然而,这一切已经过去了,过去的成就与辉煌的确让我们追忆神往。但是我们更应该着眼于眼前,对当下的学校教育进行反思。诚然,在高考的指挥棒下,我们的教育出现了急功近利模式化一元化的衡量标准,这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和多元化的社会状况很不适应,因此,造成了学校教育的内容和目的的缺失与错位,这实在是值得我们这些从事教育工作者和教育管理层的重视。就我近十年的中学教学工作经验,我总结了常规教学中出现以下问题:
首先,是伦理道德的缺失。市场经济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但是却让精神世界显得十分的匮乏与空洞,这种状况直接影响了80后一代人的心身健康,伦理道德教育在家庭教育中几乎是一张白纸,很多家长都反映他们的小孩,性格孤僻,乖张任性,争强好胜,以自我为中心,目无尊长。传统美德的精髓在这一代受到了质疑和颠覆。然而,以教书育人为己任的学校也在高考的指挥棒下,淡化了伦理道德观念的塑造和传统美德的教育,“马家爵事件”就是中国教育失败一例。
其次,是法制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的缺失。这是一个很普遍而且很严重的问题。中国历来是一个法制观念淡薄的国家,保守着“吃亏是福”的思想,很多家长自己没有法制意识,使得对下一代的法制教育也是一种空白,因此也更谈不上利用法律自我保护的意识。而注重实效和成绩的中学教育也不同程度地忽视了这个问题,因此,校园打架斗殴事件频频,青少年犯罪率连年上升,孩子们的身心健康成长任人堪忧。
最后,是当下时尚文化教育缺乏正面的引导。当下的时尚文化包括互联网、手机文化,街舞,美容美发等等。这些都是80、90后所特有的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新现象。我们不能一棒子全盘否定,而应该冷静思考沉着应对。就拿互联网来说吧,互联网的诞生丰富了学生的业余生活,开阔了孩子们与外界沟通渠道,加速了知识的更新。应该来说这是人类的一大非常了不起的贡献,然而,由于没有得到正确的引导,造成了青少年们迷恋网络游戏和网上聊天,沉溺色情网站,校园早恋成风,人流现象频频发生,这已经严重损害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这些问题都是当下学校教育必须面对的,然而由于高考的指挥棒无形地指向我们的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一定程度上将这些问题给忽视了。 但是,并不意味着我们应该视而不见,放任自流。我作为一名中学教师,虽不能高瞻远瞩,但是应该立足细节,设身处地地思考一些实际问题,找寻到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正对上述三个问题,我个人一点想法是:
伦理道德的缺失的症结在于,80、90 后的家庭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容易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品格,所以在学校里必须重视集体生活和集体教育的观念的养成,因此,封闭的寄宿生活,早晨的集体出操,周末的各种体育比赛和文艺汇演等等,既能丰富孤燥的校园生活,又能增强学生的凝聚力,和各种才能的锻炼和发挥
法制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的缺失,这是一项长期的教育工程,通过各种法制讲座和安全知识的宣传,法制的实地观摩,服刑人员的现身说法等等一系列有意义的活动,逐步加强学生的法律保护意识和自我防护意识。
然而,对于当下的时尚文化我们每一个教师都应该清醒的认识,这是社会的普遍现象,我们不能让学生绝缘,应该适当地接受一些虽然很庸俗的但是很流行的大众文化。时下的审美观念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五讲四美我们需要,但是漂亮而俗气的装扮我们也不应该排斥。心怀包容才能走进学生的心里,才能找到问题的根源和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把握好适度的原则,宽容孩子们所走过的迷茫,用我们的责任心和爱心,把迷途的孩子领向健康的正确的道路上来。
《过去的中学》一书,写的是过去的辉煌和成就,是适应那个时代与时具进的章法和理念,新的时代和新的社会同样需要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与时具进,遵循教育的规律,采用适应我们这个社会和时代的方法和理念,贯之于我们的日常教育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