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毕风格的意义后的一点感想

读完亚文化:风格的意义后,我认为这的确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就拿最近我的一个经历来看,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万金油式的理论。

最近在网上看了百事可乐在日本推出的系列广告:桃太郎,桃太郎始于日本民间传说,在大部分的影视作品或者文本中所建构的桃太郎的形象都是以孩子为原型,这无疑是构成了一个思维定势,我们可以将其看成是主流文化所构建的一个文化形象,甚至是意识形态的表露,但是在百事的这则广告里,则充满着异样的元素,我认为,这是广告创意人十分巧妙地运用了亚文化在建立风格时所用的三种手法,我也在前面的几篇读书笔记中有涉及到。

广告里的桃太郎是一个成年男子,并且不苟言笑,而他的伙伴狼、鸡、猴,则均使用了欧洲模特穿上相应的毛皮来扮演,这些具有动物特征的点缀则更像是这些人穿上的时装,而这则广告的SLOGAN则是:打败比自己强大的家伙。其中用意无疑是对准了可口可乐。

我认为这则广告的成功之处就在于无论是广告创意还是广告的用意,都与亚文化的风格有一脉相承的特征。在广告创意上,本身塑造的桃太郎,就是对原有的民间传说中的桃太郎的一次重构,包括他的伙伴,而重构、表意实践与拼贴则是最能够被亚文化成员所接受的表现方法,因为他们本身就是这么做的。而我们都知道,百事与可口可乐向来就是对头,并且百事在这其中是处于劣势的,从百事在各个国家的宣传调性来看,他无疑是对准着青年人的市场,这又是运用了书中的另一点概念,即代际关系的特点,其实在代际关系中,例如亚文化与父辈文化,我在书中能够感觉到亚文化在父辈文化面前的姿态是压抑的,因为他们除了想要与父辈文化区分开,还想要获得父辈文化的认同,这与这则广告的SLOGAN是类似的,打败比自己强大的家伙,广告通过塑造桃太郎与其伙伴不断修炼与强大的过程来表现其主题,这个口号可谓是一石二鸟:即影射了与可口可乐的关系,又唤起了青年人心中的这种代际关系的共鸣。所以我认为这不广告片如果在亚文化群体中能够广泛播放,其传播效果应该是能够让人满意的,然而现如今,随着亚文化在青年人中的兴盛(街头文化、二次元文化兴盛,并形成被商业收编的态势,众多广告纷纷瞄准其受众做宣传),百事的这则广告可谓是利用了亚文化风格的构成手法来吸引深受亚文化影响的青年人,我觉得是一种十分独特的方法,对于这本书中亚文化风格的建构手法是否能够自如运用于广告创作中,我认为这其实是一个可行的办法。另外,这次的分析让我对日本广告中本民族的民族元素的运用十分赞叹,我们国家也具有丰富的历史传说,我们能否用这样大胆的重构方式来加以运用,我觉得这也是让我国传统文化重新活跃的一个途径。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世界上第一瓶可口可乐于1886年诞生于美国,距今已有113年的历史。这种神奇的饮料以它不可抗拒的魅力征服了全世界数...
    学不知阅读 7,789评论 0 13
  • 最近,每天都有很多新鲜血液加入,普遍都会问我一句,有没有适合小白的项目推荐? 我给指了两条路,第一,翻翻我之前的文...
    魏巍日记阅读 2,905评论 0 2
  • 近来疲于应付生活,无暇写文。 又想到我是个记性极差的人,如今不记将来是肯定要全忘了的,翻开备忘录,看看我的小传记,...
    耳朵不好别带耳朵旁阅读 2,833评论 0 0
  • 哈哈,又到了期待已久的萌宝金句一周记。小主没在的这几天大家有没有想她呢? 哈哈,终于get到一个暴力晒娃的技能,老...
    小多媛媛阅读 3,424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