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话小文“待诏”,源自《笑林广记》。
古时候,有个年轻小伙初学剃头。师傅找来冬瓜让他练手,见到有破损的地方,就要用戒尺打他的屁股一下。
小伙子怕痛,于是每用刀刮破一处,就用一个手指按住伤口,防止师傅看到。不久之后,刀伤越来越多,五个指头全按上去了,还是不够。他叹了口气,小声嘟囔道:“原来剃头这么难,看来只有千手观音才做得来呢。”
笨蛋评语:
广记书中“术业部”大多是描述以前工匠学术不端的文章,所以言辞都很犀利,极尽讽刺之能事。不过这篇文看起来就真的只是一则小笑话而已,毕竟主人公是个小学徒,既没有偷奸耍滑,也没有孤高自赏,留给他学习的时间也还有很多。
这里说说延伸出来的别的东西。标题“待诏”两个字,依据所处时代由远及近,分别有不同的意思。
汉代指的是一种官职;唐代指的是待命供奉内廷的人,比如画师医师等等;后来慢慢发展,在有些农村专指理发师,这也是源自于唐代的服务行业。
这就生成了一种非常有趣的现象。很多人觉得很俗的语言,其源头竟然是宫廷、皇家、诗书画等等大雅之事。往大了说,这也是另外一种“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吧。
我家北方小农村,家里舀白面的东西,叫做“半升”,很久之后我才知道这两个字怎么写。把蚂蚁叫做“别福”,实际上是“蚍蜉”,源自“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的古语。打扫院子就是叫扫院子,但是打扫屋里,叫做扫“田些”,实际上是“天下”两个字,源头自然就是“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谁还敢嘲笑农人没文化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