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227《恰如其分的孤独》
孤独:成熟的人会主动选择独处一会儿,是我们真正能和自己的内心待在一起的感觉。
自我接纳:可以按照自己的愿望目标去成为这样的人,同时不否定自己。
谢谢–心怀感恩。
对不起–接纳自己的不完美。
自我接纳–高自尊–随喜赞叹–合作成全。
胡慎之:我把它理解为“一切刚刚好”。
“认识很多人”或者“我们被很多人认识”,其实对于我们而言并不是特别重要的事情。最重要的事情是这个世界上有多少人能够跟我们真正地同频,或者说能够去完整地倾听我们。
书中把孤独分成了三种类型,分别是自我封闭性孤独、被动孤独和主动孤独。
自我封闭性孤独就是这个世界上除我之外没有任何人了,这是一种极致的自恋状态。也就是说,我与任何人都没有建立任何连接,我对别人都不感兴趣。是一种极致的自恋。
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好的人,或最痛苦的人,命运最悲惨的人,否定式的自恋,就是认为我是世界上最痛苦的受害者。
被动孤独就是感觉到自己被边缘化,有点类似于被所有的人排斥,觉得没有人喜欢我。
就像你走进一场聚会,你会发现自己一直在整理衣服,一直在关注自己的表现。别人跟你打个招呼,你可能会觉得别人在看你的笑话。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总是在揣测所有人对我们的看法,别人是如何看待我们的。其实那一刻我很孤独,而且这种想法我没办法跟他人说。
主动孤独,一个真正成熟的人,其实他会主动选择独处一会儿。
是我们真正地能够和自己的内心待在一起的那种感觉。
在我们的文化中,牺牲自己满足他人是一种付出,是一种向别人提供价值和贡献的方式。但是,我们有时牺牲了那么多,发现对方并不认同。有可能你所认为的牺牲,在孩子看来反而是一种压力。
所以,有的时候我们牺牲自己,其实就是我们所说“自我感动”的行为艺术,我们只是为了感动自己。
“自我牺牲的关系中没有合作”“自我牺牲的人不承认自己获益”“自我牺牲是自恋者的游戏”,这些话都好扎心。
胡慎之:自我感动要牺牲别人的利益来成全自己,这是一种极度自私的行为。
一个成熟的人,其实最重要的就是自我接纳。不管我身上有什么,我都不将它看作优点或缺点,这只是我的特质。我可以犯错,我也有纠正自己错误的义务,或者说我是需要纠错的。
掌握恰如其分这个度的人会觉得很容易,不会掌握这个度的人会觉得怎么做都不对,所以首先得从和个人的关系谈起。
有时候我们认为是外部世界的问题,其实都是我们内心世界的反映和投射。
书中把自我模式分成了四个类型,横轴是对方的地位,纵轴是我的地位。
↑我的地位
1,我高他低 控制 2,双高 成全/合作
→ 对方的地位
4,双低 疏离 3 我低他高 顺从
我的地位低,对方的地位也低,这个叫作疏离模式,就是我跟谁都不交往。
阿德勒说的命运共同体,其实就是一种成全模式。
“你惹我生气了”这句话都不成立?
不成立。因为你的这个行为激发了我内在情绪反应的模式,所以我生气了。生气是保护我自己的一种方式,这是一种防御方式,生气让我们感觉到有力量。然后生气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我们似乎多了一个攻击对方的理由。“你惹我生气了”,这是最简单的婴儿的模式。“我的一切痛苦都是来自妈妈”,这是婴儿的反应。
成全模式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如何合作,或者说如何建立命运共同体。那么第二点就是,我们要能够真正地看到别人对我们的贡献,还要去肯定这种贡献,这是很重要的。最后一点,就是我们所说的自我接纳的概念:我就是这样一个人,我可以按照我自己的愿望目标去成为这样的人,但同时我不能去否定自己。
这三点其实在你上幼儿园的时候,老师、家长就教过你了,比如说,如果别人帮你,你要说“谢谢你”。如果说你觉得你在一些方面侵犯了别人,要说对不起;损害了别人的利益,也要说对不起。一个会说对不起的人,是一个自我接纳感比较强的人。你会发现有一些人在生活中永远不说对不起,特别是在亲密关系中。
我们经常说,在亲密关系中说对不起,并不是说明我错了。我们在意关系,所以我才说对不起,而不是说我错了。
一个成熟的人,一个能自我接纳的人,有着比较高的自尊水平的人,才能够坦然地说出对不起。自己尊重自己,就是自尊的概念。很多人理解的自尊心很强,其实不是真正的自尊。我们经常说的自尊心很强,是一说他什么他就马上暴怒,那不叫自尊心很强,那是极度自卑的状态。那是自尊水平低。我说的自尊心或者自尊的含义,就是我能够完整地接纳自己。
“我就是一个普通人”和“我就是这样”,是两个概念。因为你要知道,人是会成长的,这样的态度等于剥夺了自己的机会,否认了自己有成长的可能。而且人都是可以犯错的,我们确实有犯错的权利,但也有纠正错误的义务。我们常说,在人际关系中,你只有变成什么样的人,才能够建立什么样的人际关系。你不可能就像一个婴儿一样,一动不动,就等着别人来满足你,这不叫自我接纳,这是逼别人来接纳你。是婴儿状态。
“我就这样,爱咋咋地”,看上去像个悲壮的英雄,但其实就是一个婴儿的状态。因为他已经切断了跟所有人的关系,而且这种关系不是对等的,不再是我们所说的互惠的关系了。
所以,如果想要实现相互成全的自我模式,就需要三步。首先分清楚这是自己的事,那是别人的事,要有界限感。然后第二步是要能够自我接纳。自我接纳不意味着自己不变,而是允许自己犯错,但是承担改变的义务。然后第三个就是尊重。
孩子需要的是被当作一个人来对待,而不是被当作一个东西,宝贝也不行。不是宝贝,不是垃圾,也不是负担。
被忽视是别人只关注到你的表现,而无法真正地理解你的感受,这是被忽视的感觉。忽视有三类,一个叫需求忽视,一个叫情感忽视,还有一个更严重的叫价值忽视。“你为这个家做了什么贡献?”我们小时候经常会被父母骂这一句话。
与他人的关系–––讨好
讨好有两种解释。一种解释是迎合,就是我们把自己当成工具,听话的孩子就是个工具。很多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乖巧听话,其实这是在培养一个称手的工具。还有一种讨好是什么呢?我要你对我好,这也叫讨好。其实有时候我们人很有意思。
一种是把自己当工具,一种是把对方当工具。
所以有时候的讨好,我们称之为顺从还更好理解一些。但这种讨好是我要你对我好,什么意思呢?就是我们觉得自己特别厉害。厉害到什么样子呢?厉害到我可以去管理别人对待我的方式。我很在意别人的评价,其实就是讨好。
你看上去好像在操控上位的人,以为自己是在做上帝的事情。一个在意别人评价、在意别人感受的人,可能也是一个极度自恋的人。“讨好的关系中没有绝对的获益者”。
因为我们经常觉得讨好别人,就是要牺牲掉自己的利益,包括自己的感受,然后仰视别人。但是你要知道,你这样讨好别人是你的生存策略,并不意味着别人得到好处了。相反地,这对别人可能是一种压力,会给别人一种“你要对我好”的压力。这样的话,对方自己的意愿就没有了。这种关系的话,我们认为其实没有我和你的区分了。
与他人的关系–––讨厌
讨厌别人意味着我们变成了这个世界的规则的制定者,我们拥有了评点江山的权力。而且另一方面,讨厌这种行为的背后是我在切断与所有人的连接,因为我会觉得所有人与我的连接,对我来说是一种压力和负担。
我们常说,嫌货才是买货人。你是一个陌生人,他莫名其妙地讨厌你,其实这是一种连接。
有时候,一些人内心无法真正地享受美好的东西,他需要达成一种平衡。
有一种讨厌源于我们欲罢不能的喜欢。
与他人的关系–––嫉妒
嫉妒我们称之为欣赏不能。
我们欣赏一个人的感觉是什么样的呢?我要变得跟他一样,他挺好,我想跟他一样,这叫欣赏。
嫉妒是什么呢?我很糟,我要让他变得比我更糟,这叫嫉妒。所以,嫉妒会有恨意。嫉妒会促使人去做一些事情,让别人从那个位置上面掉下来,或者说把别人摁到泥里边。我很糟,我要让你变得比我更糟。在某些人眼里,世界上没有一个好人;在某些人眼里,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比我厉害。
在极度自恋的人看来,不可能有一个人是让自己欣赏的。或者,哪怕欣赏,那也只是把对方当作一件称手的工具。
所以我们说,如果我不断地评价自己、批判自己,其实就是把自己当成一个工具来看待。这个世界上只有我是对的,其他的人都是错的,这叫偏执狂。对方是偏执狂的话,如果你说他是错的,他可是要跟你拼命的,他最怕的就是你让他看到他身上不能的地方,那是很糟糕的。
随喜赞叹其实就是一种能欣赏的状态。
当我们的这些心理状态能够被看见、被自己接纳的时候,才有可能变成欣赏。我对自己是自我接纳的,我对他人也才会接纳。正如我是一个可以犯错的人,我是一个普通人,我才能够去真正地接受别人。
胡慎之:我们的痛苦在于,我永远要去做一个完美的人,如果不完美的话,我就是个坏人。有很多人的焦虑就是这样,有很多人觉得自己只有做一个好人,做一个完美的人才有价值。有一些人认为自己只有表现出别人期待的完美的样子,才会被别人接受和喜欢。
善意,或者至善,其实更多的是自我接纳,接受自己就是一个平常的人。
但是我说,有时候我更希望我们自己问自己:我怎么了?从心理学的冰山理论来看,我们要看到自己的情绪背后是感受,感受的背后是渴望。如果我们可以看到渴望这一层的话,那么有一些东西就好理解多了。
了解和理解很重要,最需要理解的是我们自己。
社交中遵循五个原则,
1,“做一个愿意为他人鼓掌的人”,欣赏别人。变得更善良了,与人为善,与己为善。
2,“尊重自己,同时尊重他人”。
在我的孩子很小的时候,我就跟他说了三条边界。我跟他约定:“你慢慢长大了,现在有三件事情属于底线。”第一条底线就是尊重自己和尊重他人,就是接受别人是完整的人,也接受你自己是个完整的人。第二个底线就是我们所说的自己的事情自己负责,这是给你自己的情绪、事情划定一个边界。(帮整理书包,是侵入)。第三个底线,不要撒谎,其实这是一个真诚的问题。因为我们说世界上最痛苦的事情就是自我欺骗。有时候我们所有的自我感动、自嗨,都是自己在欺骗自己。
恰如其分的孤独,更多的是你需要有一些勇气。我经常说这是你的英雄之旅,当你去体验这种恰如其分的孤独,你首先是个英雄。英雄是什么?英雄可以直面惨淡的人生,直面自己很多的东西,这是需要勇气的。
(罗曼·罗兰曾说:“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3,“要有循序渐进的分寸感”。人跟人之间是需要有边界的,你知道有些事你管不了,你也不应该管。
4,“向对方表达善意”。
拒绝有的时候也是一种善意。
5,“遵循价值交换原则”
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不管是亲密关系,还是其他的人际关系,我们说合作中要承认他人的贡献,这个很重要。这能够体现人的价值,所谓的自我价值,就是对别人有贡献。
恰如其分的孤独就是不会一个人离群索居,但是也不会害怕自己被别人抛弃,可以享受独处的空间,但跟别人在一起的时候也很自在,这就是恰如其分的孤独。
胡慎之:这是你的自由选择。
在意别人的看法眼神,怎么办?
胡慎之:专注于你自己的生活和自己的体会里,那么你就会对别人所谓的那些东西不感兴趣。而且别人都很忙,没人来评价你。
如何应对父母干预自己的选择。
胡慎之:我们要承认自己是一个成熟的人,有时候他们干预是他们的事情,但是你如何应对这个干预是你自己做的选择。如果你问我怎么办,是不是说明你内心渴望有一个方法可以去改变他们?如果你有这个愿望,哪怕是隐秘的愿望,那你的挫败感肯定会很强。所以改变他们是不可能的,我们要放弃这个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