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站在课堂的中央
——Word自选图形教学反思
山大附中实验学校信息组:王占钦
“让孩子站在课堂的中央。”这是看到历城二中校园文化的一句话,自己也总是想,什么样的课堂孩子们才会真正的喜欢?也总是想着,在自己的课堂上孩子们怎样让孩子更多的思考,怎样让孩子更多的表达,怎样让孩子产生更多的智慧,单单从这一节课来说,还是没有精细的去打磨,光是思考了孩子的差异,因为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文化内核,怎样让课堂变得更加有灵气的空间?反复的看了几遍教学的录像,个人感觉不是自己距离自己向往的美好课堂的模样越来越近,反而越来越远了呢?是自己思维的停滞还是自己智慧的倒退,总之匆忙演绎了这节课的全部,语言的匮乏还是自己没有解决的问题......
孩子们对基础的知识掌握的还是不够牢固,本来第一个设计的部分安排的时间是三到五分钟的时间,但到了七分钟的时候孩子们还是没有做完,我变开始紧张,很感谢第一个站起来的男孩子,勇敢的他代表他们的小组占了起来......这时的老师应该具备的素养是什么?是不是应该用语言和激励的话语来给孩子们鼓励,但自己却只是用了常用的那些话做了一个敷衍而已,语言、话语还是很欠缺,毕竟在课堂中与孩子交流最多的工具还是教师的语言,这要求教师在肯定学生的过程中,既要做到不吝啬赞美之词,还要注意语言的导向性和个性化。临时自己改变了一种办法,让孩子们三个人一个小小组,做出一个作品,其实只是有点急功近利,让孩子们尽快的做出作品,没有操作的孩子也许有了思考的元素,但对于操作知识的层面上来说,对这些孩子是不是不公平,在评价时专门给孩子设计了语言,要代表集体的智慧,反复的强调,在看录像时,那种机器话的表达,一次次重复的话语,自己都觉的烦了,不知道那些孩子和听课的老师会有什么感觉?
总感觉有些细节上,孩子还是欠缺让孩子深入的思考的环节,要是加上小组质疑环节,鼓励孩子们积极的寻找纠错的途径和方法,为他们搭建充分展示自我的舞台,体验自我成长与审美情趣的提升。在本节课中除了一个男孩子为其他小组提出了质疑,成了本节课的一个小亮点,另外最后的两名女孩子,设计的意图想法真的很好,但也没有说出具体的操作步骤,当然是和老师的一遍一遍的引导有关系,说出设计意图,反而把最基本的技能知识抛去,自己也没有想出更好的办法去引导,还是用了自认为评价比较好的评价话语来进行搪塞,而没有让孩子们继续表达他的技能和知识的思考,是不是表演的成分太过于浓厚而失去了一堂课真正的东西,留给自己的是苦涩和愧疚......所以相对于孩子的精彩表现来说,老师的基本素养还需要提升,自我感觉这不但是个人的教学设计有问题,老师对于课堂的评价及课堂突发问题的驾驭还需提高,语言还欠精炼。向往中的美好课堂是不是应该呼唤学习的回归?佐藤学的一本《静悄悄的革命——课堂改变,学校就会改变》中提到“在教师的介入下,学生自立地、合作地进行的活动,这才是学校中‘学习’的本质”。但是自己平时课堂中除了教师的强势之外,学生在课堂中自立几乎成为一句空话,合作也最多在形式上有所表现。是因为平时缺乏实践与思考,临时“抓瞎”难免漏洞百出。
向往美好课堂的模样,需要更加深入的思考,从评价上在课堂的几个环节中孩子们静思默想、或积极讨论,争着为小组加分,此时孩子们的学习应该是积极的主动的,从老师的语言上“哪个小组为我们补充?”“哪个小组为我们评价?”还有其他的表达方式吗?是不是应该需要从孩子能够喜欢和接受上去思考,需要从教育的本质中去挖掘,需要我们在平时的积累中在成长......但是不是我们不想要一个“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悲剧式”的结局,也不想要一个追求“服务学生、成就自己”的“喜剧式”和孩子们共同感受着愉悦、快乐的课堂,经历着从不会到会操作、会说、主动交流、积极合作互动的学习过程,整个学习的过程孩子们是主动的、积极的,是真正的我们想要学的状态。让课堂变的愉悦,让生命更加充实,让成长的过程变得温暖!
已经于课堂亲密接触了十几年,还真的没有打量过课堂应该什么模样!现在思考一下:是不是心中装得下一个个各有个性的学生,师生之间的这种情感交流才有可能发生,课堂也才有可能因此而更加美好,也应该用富有诗意的语言描绘课堂的风景,渲染课堂的美好!其实更多的还需要以倾听的姿态来对待孩子,“让孩子站在课堂中央”让孩子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