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对一个人成长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而在原生家庭中,妈妈对孩子的教育和影响简直可以用根深蒂固潜移默化来形容。我觉得在这一点上,我妈对我最大的影响便是仪式感。
我以前觉得仪式感这个词有点矫情,最近却突然特别喜欢。
仪式感是什么呢,就是你对某类事情慎重其事的态度和重视程度,直到这件事逐渐成为你的习惯,成为自然而然理所应当的所在。
小时候,每当家里要有客人来,最好是重要的亲戚要来,如果他们早上九十点到,那么一大早起,妈妈就开始仔仔细细里里外外的收拾房间,打扫卫生,清扫院子。实际上,平常每天早上也是例行做这些的,但因为是有客人要来,所以莫名心里就很重视,就有了一种仪式感,干起活来也更加有力气和用心。紧接着就要认真的准备午餐或者晚餐的菜品,而相应的准备,通常会以丰盛为主,更多的时候会针对不同人的口味喜好有倾向性的准备了。
这种感觉非常美妙,丝毫没有因为家里有人要来而生活受打扰的不耐烦,整个一天家里人都是开开心心喜气洋洋的,似乎在准备过一个节日。
比如,我文文哥要来我家时,我妈一定会提前准备好美味的油泼辣子,因为他不论吃什么饭,没有油泼辣子是万万不行的,而我爸爸多数时候会在表哥来的时候现做一种叫做“猪油忒忒儿”的馍给他吃。这种馍要用猪油和鸡蛋和面,加少许盐和调味品,擀成硬币薄厚的面饼,在锅里烙熟,火候要稍微大一点,出锅的时候非常酥,很可口。原因是文文曾哥说过,我爸爸烙的这个饼,是最好吃的。而我去我舅舅家,只要吃面条,舅妈肯定会给我专门准备西红柿炒青椒和蒜泥黄瓜作为下饭菜,因为这是我的最爱。那个时候我不爱吃浆水面,所以我去了舅舅家,不论我呆多久,浆水面都不会出现在舅妈家的餐桌上。
这是一种近似溺爱的宠爱,因为你要来,我们清扫庭院,我们全家的生活习惯,都可以乐此不疲的为你而改变。
后来我去城里的表舅家,因为去的时候已近错过饭点,表舅家给我吃的是一碗简单的中午剩下的米饭菜。其实很好吃,但心里总是很不舒服。再后来我去另一个城市的表嫂家,嫂子很年轻,也像所有的年轻人一样很懒,但推开她家门的一瞬间,杂乱的屋内给我感觉只能用“震惊”两个字来形容。尽管表嫂人非常好,也很和我合得来。
他们很随意,也活的更加自我。我无法评判这是对是错,是好是坏,这其实和是非对错完全没有关系,但是从中体现出来的对你的重视和态度,也不言而喻。
所谓仪式感,
就像小狐狸说的:“比如说,你下午四点钟来, 那么从三点钟起,我就开始感到幸福。时间越临近,我就越感到幸福。到了四点钟的时候,我就会坐立不安;我就会发现幸福的代价。但是,如果你随便什么时候来,我就不知道在什么时候该准备好我的心情……应当有一定的仪式。”
就像虔诚的信徒,每次打开经书,都要净手静心,小心翼翼恭恭敬敬……
就像春节要包饺子,贴对联,一家人团团圆圆吃顿年夜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