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参加了一场读书会,在华润置地的一个售楼处,场地很赞。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两年经济不好,或者我之前不太关注这些活动,感觉这两年沈阳的读书氛围越来越浓了,书店也是越开越多,环境越来越好。书店人很多,看书区基本没有空位。
这两年越来越喜欢宅,就连旅行都不再有以前那么大的兴致。大概是因为去哪玩不如和谁一起去更有意义吧。能让我出门参加的,大概也就只有和读书有关的活动了。
上周末也是去书店,七堇年来沈阳签售,她的新书《无梦之境》。和上一本主编的文集《近在远方》一样,都是蓝色封面,是我喜欢的颜色。上一次是2015年的《近在远方》签售,当时只是要去书店,对她还不太了解,也没怎么看过她的书。到了之后发现她很漂亮,签完后微笑说谢谢。
看完书之后,又陆续找到她的很多书来看,从作者的作品中能看到一个人的成长,读者和作者能够一起成长,跟得上彼此的脚步,对读者和作者来说都是一件幸事。这样的作者才会有读者一路追随。大部分的写作者童年都不快乐,她说这本书是和母亲的和解。也许正因为心中有困惑,才需要诉诸笔端,为情绪找一个出口吧。读者读书大概也是如此吧。
我还清楚的记得当时是怎么开始读书的,我开始读书很晚。很小的时候和爸爸一起背过好多诗,后来就中断了。直到大学毕业才开始重又读书。大学四年大部分时间都荒废了。毕业后工作出差,同事们都看电视,当时有个节目《我爱记歌词》很火,我也跟着看了两期,再看就觉得有些无聊。又没有别的娱乐,就开始又拿起了书,最开始看的是余秋雨的书,一直觉得他是把历史、地理、文学三者融合的最好的作者。所谓的读书让人想出去旅行,旅行又反过来诱发人更深入的阅读。
记得那年的苏州的虎丘山下,当时因为太累没有上去。后来重读那本《文化苦旅》,文字提到关于虎丘山的文字,有2500多年的历史,苏东坡曾写下“到苏州不游虎丘,乃憾事也!”的千古名言。而我,就是这样。当时已经忘记多年前曾读过的文字。当时很是遗憾。
直到几年后再去苏州,才得以再去虎丘。同样的风景,了解的历史越多,看到的内容才会越多。旅行才有了更多的文化底蕴和内涵。同样的杭州西湖,也许有人会说不就是一个湖嘛,很多城市都有啊。可正是因为西湖有那么厚重的历史,才名扬天下。“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千年前大诗人的诗句犹在耳畔,与风景融为一体。
如果你半夜醒来发现自己已经好长时间没读书,而且没有任何负罪感的时候,你就必须知道,你已经堕落了。不是说书本本身特了不起,而是读书这种行为意味着你没有完全认同于这个现世和现实,你还有追求,还在奋斗,你还有不满,你还在寻找另一种可能性,另一种生活方式。——陈平原。
读书虽然不能改变世界,但能改变自己,改变看问题的方式。一个人的生命有限,眼界和经历更是有局限,而书却是可以穿越千年的时光,来到你的面前。与千年前的古人对话,观别人不可思议的人生,去看山的尽头、洋流的尾巴隐着什么,甚至花几个小时,去学别人用一辈子总结的经验和道理。世上只半日,书里过千年。读书越多,越能更好的理解这个复杂的世界,人也会变得越来越宽容。
《山河故人》里说:“每个人只能陪你走一段路,迟早是要分开的。”而书是可以一直陪伴的。很喜欢坐拥书城的感觉,那些封面,以及里面的文字,是闪烁的表情,有时候,能遇见欣喜,遇见感动,遇见知音。这就是书的巨大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