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谷物/水果等中的酵母菌消化糖分产生乙醇的产物,味道刺激,难以下咽,却把人迷的如痴如醉,原因何在?
1. 酒精上瘾的科学原理
1.1 酒精在身体的代谢过程
酒精进入口后先与口腔粘膜接触,极少量被吸收,再经由食道进入胃部,大约20%被胃部吸收,其余80%被胃液稀释后继续流入小肠,小肠广阔的表面积具有更高效吸收效率,被肠道绒毛细胞吸收的酒精进入血液,酒精进入血液后便开始全身循环。
酒精的代谢主要在肝脏中完成,酒精经血液进入肝脏,在酒精脱氢酶(ADH)催化作用下转化为乙醛,乙醛是一种有毒化合物,其毒性能引起人的恶心呕吐、头痛头晕,心跳加速等。接着肝脏中的另一种酶——乙醛脱氢酶(ALDH)将乙醛氧化为乙酸,乙酸是一种相对无害的物质。最后,乙酸被代谢成水和二氧化碳,通过尿液和呼吸排出体外。肝脏中还有另外一种重要物质—谷胱甘肽,谷胱甘肽的一个主要作用是解毒,重金属,乙醇或乙醛都能在还原型谷胱甘肽作用下形成复合物,最后排出体外,这是酒精的另一条代谢途径。
1.2 人是怎么染上酒瘾的
人醉酒的原因其实是酒精经血液系统渗透进大脑对脑正常功能的暂时性破坏,众所周知大脑神经元通过神经递质传递信息,酒精减少了兴奋性神经递质谷氨酸的释放,从而减少了大脑的电活动,让大脑处理信息变得缓慢,随着饮酒量的继续增加,神经系统活性被持续抑制和削弱,人会变的迟钝和发困。同时,由于酒精麻痹神经元,导致多巴胺的分泌不受控制,人会变的更加兴奋,而为了维持高水平的兴奋状态就需要更多的酒精刺激,不断循环形成对酒精的依赖。一个人若是形成多次喝酒就快乐的记忆,一旦在意识里将喝酒与快乐建立必然关系,和毒瘾类似,这种依赖神经刺激的活动大概率也会最终成瘾。
1.3 酒精对身体的伤害
根据《柳叶刀》2018年发表的文章信息,人每天最健康的酒精摄入量为0,也就是说只要喝酒就会对健康造成危害。酒精对身体的影响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对脑组织的影响,另一类是对肝脏等器官的影响。
酒精对大脑影响最大的是海马体和前额皮质,也可能影响大脑皮层和小脑。海马体是利用谷氨酸的主要介质,因此受到的影响最大,又由于海马体负责处理短期记忆,醉酒者往往容易遗忘近期发生的事。另外,对于前额皮质,大脑皮层和小脑等脑组织的伤害会表现为容易犯困,记忆力变差,注意力不集中等。
酒精对肝脏等器官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酒精是一级致癌物,会增加食道癌和肝癌的发病概率,二是长期饮酒可能会导致一系列的慢性病,例如食道癌和肝癌。
2. 现代饮酒的两种形式——群聚与独饮
2.1 群聚的酒
2.1.1友情之酒
自古以来,朋友与酒的结合总是浪漫的存在,是个人情感的迸发,通常与朋友喝酒总是与两类故事有关——相逢和离别,在古代分别称为接风酒和饯行酒。相聚的酒是喜悦,是洒脱,离别则是最多是伤感。
古时“车马慢,书信远,出阳关而不知归期”,前途的不可预料,命运的起伏转折,离别便具有了更深沉的意味。酒作为承载祝福和牵挂的客体,是朋友互诉衷肠,畅聊人生不可或缺的活性剂。产生过众多典故,例如有“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伤感;有“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的怅惘;更有“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的苍凉悲壮。朋友的送别之酒一边是豪情,一边愁思。中国酒精神、酒文化的高级体现。
古代流传至今关于的酒与友情的典故基本都是知识分子以上的阶层,底层人不会读书写字,也就没有记录了。到了现代,传统的精英阶层酒文化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角落,经过演变,融合,最终不再是饮酒赋诗,饮酒赏乐这样高雅享受,形式上更加朴素。
一个不起眼的小店,一张四方小桌,三两朋友,边喝边聊,边聊边碰,一杯一杯,有时候醉了,有时候微醉。酒桌上谈的也多是对过往和回忆,不论曾经多么痛苦,一出口便成了段子,即使是搞笑段子也能表达悲伤,这种悲伤也只有朋友理解。朋友这种在社会自由环境下纯粹基于个人意向、无私利建立的联系,杜绝了亲缘压力,有时候能够相知相伴,成为男人互诉衷肠最后的对象。
2.1.2 应酬之酒
如果说朋友之间的酒局是一场真情的流露,那么现代性的官场,职场酒局就是一场极致的虚伪,是粗鄙、野蛮、原始的反文化现象。
为什么现在的许多年轻人对白酒很反感?“劝酒文化”要负一大半的责任,本来酒的辛辣,灼烧感就让很多人望而却步,再加上令人作呕的饭局亚文化再劝退一批人。官场、职场酒局本质上更像江湖,主次分明,背后是权力、地位、身世的象征,饮酒的过程高度仪式化,由统治者精心控制,重点是突出地位和级别。
以前不理解怎么会有酒局这种东西?痛苦又伤人,后来在《1984》中读到一段话彻底解开了我的疑惑。
“温斯顿,一个人是怎样对另外一个人发挥权力的?”
温斯顿想了一想说:“通过使另外一个人受苦。”“说的不错,通过使另外一个人受苦,光是服从还不够,他不受苦,你怎么知道他在服从你的意志,不是他自己的意志?权力就在于给人带来痛苦和耻辱,权力就在于把人类思想撕得粉碎,然后按你自己所选择的样子把它再黏合起来。
刚入职场的年轻人被领导灌酒的事不在少数,他为什么灌你?你年轻,健康,又有活力,怎不让他羡慕嫉妒?不灌你他的权力如何体现?他的优越感从何而来?你接受便是对他的服从,试想一个中年以上的男人,除了在床上征服女人,有什么能比让一个年轻男人的臣服更有成就感的?
在中国“人上人”的观念永远没有变,社会达尔文主义也非常盛行,在这样的环境里,谁都知道权力意味着什么,那么对于权力的追求就没有止境,世俗化,功利化的酒局就不会消失。
2.2 独饮的酒
所有存在外部力量驱使的饮酒习惯都不是衷心的爱酒,真正的爱酒是将酒融入生活,而只有独自一人放下包袱,卸下伪装,拿起酒杯,开怀畅饮的时候,才是一个人真实的自我。
一个人喝酒不时酒不在是的情感的传达媒介,也不是的饭局的权力工具,在这里酒上升到挚友、上升到知己,他了解你的全部的精神世界,他包容你的所有情绪,喝酒是一次孤独的享受与放松。
最近出现很多一个人买散装白酒配着猪头肉等下酒菜的短视频,先去酒馆买一瓶500mL的散装白酒,加上卤菜、卤肉、泡面、零食,一整晚,一个人的孤独、一个人的快乐,大口喝酒感受浓烈的辛辣,陪着下酒菜,简简单单但又是内容满满。这样的视频是很受欢迎的,也许有人为什么要一个人喝酒?为什么这样的视频会有那么多人点赞?
其实我们讲话或者当听众都是非常消耗精力的,就像开一天的会,即使没有任何发言,下班后也会累瘫。因为语言的局限性让它总是落后于思维,别人说不清楚就让我们通过大脑联想补充;我们自己表达不清楚就会一遍又一遍反复组织和输出,这个过程的消耗也许才是最大的。经历了一天的高强度后,逐渐丧失表达欲,只有酒的魔法让人感性化,解除躁动,回归平静。独自饮酒的人不在醉身,意在醉心,就像史铁生所讲“人有时只需静静的呆着,悲伤也成享受”。
3. 中年男人与酒
中年男人的刻板印象是肥胖、邋遢、油腻、颓废,总给人一种消极、惆怅的失意者形象。有一个比较一致的现象是,人到中年,过了30岁,渐渐迷上了乙醇,有事没事总喜欢抿一口,喜欢这种强烈的灼烧感。为什么人到中年就会喜欢乙醇这类液体呢?
3.1 衰落的荷尔蒙的虚假延续
无论是身体还是心理上,中年都是一个男人衰落的开始,年轻时还幻想过哪天自己会参与一场盛大的冲锋,去改变世界,但在被生活打磨之后,认输了、麻木了,对美食美景无感了,只有酒精的烈度才能刺激这濒临坏死的味觉。
中年男人大多数都已结婚生子,家庭的重心逐渐从两个人的小恩小爱过渡到一切为了孩子,再难有二人世界的你侬我侬,这个时候的男人更多像一个永动机,只是为了生产出全家的生活资料而活。没有爱情滋润的身体日渐衰落,也许只有酒对人的迷醉才是才能在半醒半迷中幻想自己的雄起。
3.2 现实生活的摧残
中年男人大多是家庭的顶梁柱,现实不容许他们脆弱和哭泣,但再坚硬的钢铁也会在日晒雨淋后生锈,男人也需要一个压力释放通道。而酒精是情绪放大器,松弛之后,摆脱了父亲、员工、丈夫、儿子身份后平静与释然。喝酒是一个疲惫又孤独的男人最后的栖息地,责任和爱驱使一个家庭的顶梁柱不能将他的情绪外泄,将自己的委屈孤独倾泻出来,因为家人是辛苦、软弱的,喝酒成了一种自我慰藉的手段。
有时候也是为了逃避,男人在35岁之后逐渐看清自己事业的天花板,没有多余的燃油可供这辆饱受摧残的中年机车驶向下一站,未来只会比今天更糟,那么享受现实仅剩一点点高潮就极其重要,即使这兴奋感短暂又虚幻。
最后,也许只有北岛得到诗《波兰来客》才能解释一个男人为何中年后迷恋于酒。
那时我们有梦,
关于文学,
关于爱情,
关于穿越世界的旅行。
如今我们深夜饮酒,
杯子碰到一起,
都是梦破碎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