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阅读原文片段伺机
《伯恩斯新情绪疗法》
如何避开你的“但是”想法——但是辩驳。你的但是或许代表了你有效行为的最大障碍。在你想要做一些非常有效的工作时,你会用但是句的形式给自己寻找很多借口。比如说:“我今天可以出去跑步,但是......”
1.我确实累了;
2.我很懒;
3.我情绪不是特别好,等等。
如果你确实想激励你自己,你就必须学会回避掉“但是”句。一种办法就是运用“但是辩驳法”。假定是周六,你决定去草坪剪草。这件事你已经拖了三周了,草坪上的草已经长的乱七八糟了。你对自己说:“我确实应该来剪草,但是我刚好没情绪。”把这种想法记入”但是“栏里。现在回头在“但是辩驳”栏里写下你对这种想法的反驳:“一旦我开始做,我就会很喜欢做这件事情。一旦我做完了,我就会感觉很爽。”你的下一个冲动或许会是为自己再编织一个新的借口:“但是做这件事会花去我很长时间。”现在,再用一个新的辩驳来反来反击这个想法,如下表所示,一直这么做下去,直到你没有借口可找为止。
I·拆书家讲解引导
其实拖延本身,并非一无是处,很多时候在冲突爆发之时,和事佬都会让双方暂息雷霆之怒,等到一定时机再解决。更接地气的例子就是,政府对南海问题经常说的“搁置问题,共同开发”。
这都是牵扯到对外的。对个人而言,拖延可就真的不是什么好东西了。
就人类趋利避害的本能而言,惰性真的是个非常舒服的体验,即利,而行为本身就是需要付出劳动,自然就容易找出种种借口延迟。
因为每一个想做而未做的事情,多是个人需要做、或做了之后会给个人带来好处的事情,却因为一拖再拖,导致事情得不到解决,进而引发情绪低落。
而这种负面的情绪,会引起可怕的恶性循环,拖延——事情未解决(心情受影响)——影响规划(再度产生焦虑)——导致更多问题产生(造成精神压力)——惨痛的失败——自我否定(一蹶不振)。
想打破这种消极的循环,走出重复性失败的怪圈,就应该从改变下一个“但是”开始。比如,我今天说要拆书的,可是好想看电视剧。但是电视剧也不是非得今天看,明天后天都能看,而今天只需要拆一篇文章而已。重点是,看了书可以跟更多的人聊天、装逼,而电视剧只能自嗨,想想,还是去拆书吧~~
A·学习者拆为己用
【A1】描述自己的相关经验:
今天安排新来的同事负责一个独立板块,因为这个板块自己也不太熟,导致监管力度不够,出现差错。可是,我确实对那个平台不熟悉,无法给出有效的建议。虽然我想抽时间去研究,可是我却没时间。
【A2】以后我怎么用:
我要好好研究平台功能,可是我没时间。但是只要花一个小时就能看出整个大致框架,又不是非要花几天彻底全方位了解。再说了,看出框架后,只要能把目前能用的先用上就行,解决眼前的危机。不研究的话,出了差错,修正的时间会更久,倒不如现在省点时间先研究功能。恩恩,没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