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村头的那个铁路口,死过多少人

  我们老家农村和城镇的分界线,是一条长长的铁路,4道铁轨,可以同时走2列火车,铁道的东边是城镇,铁道的西边是农村。从农村到城镇的马路和铁道线的交叉口,就是我们每天上街必经的铁路口。铁路口无人看守,没有护栏,没有铁网,没有标识,没有灯光,跟其他路唯一的区别是,这段路面被土填的平平的,便于大家通过。大家先上一个长长缓缓的坡,跨过这4道铁轨,再下一个同样长长缓缓的坡,到街上去。

  几乎每天,村民们都要通过这个铁路口上街,买东西,或者卖东西。村里人要去远门,去更大的城市,也要经过这个铁路口,它是我们通往繁华城镇必经的路口,我们无数次跨过这个路口,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而初中生们,则要一天往返几次,上学放学,有的走路,多半的学生骑自行车。初中生被称为飞车党,我们自行车骑得飞快,早上怕迟到,中午晚上回去吃完饭,赶回来下午上课,晚上上晚自习也怕迟到,于是骑着自行车用力蹬上铁道口,骑过铁轨,溜下下坡,听着身后的火车呼啸而过,长吁一口气,庆幸自己车技不错,自行车也没坏,没在铁路中间出个什么差错,我无数次想象自己冲坡冲到铁路中间车卡住了人倒下来了的情景,然后我们又无数次赶在火车通过之前冲过去。

  这条铁路线,对村里人来说,是有好处的。记得小学的时候老师教我们写作文,介绍我的故乡,就提示我们说,你看,我们这里有火车,象征着繁华和交通便利。而我影响深刻的却是,村里人经常讲的,谁谁谁又去爬火车了。

  爬火车专指爬货车,一般是壮年的男女,看火车停下,赶紧爬上车,拿个耙子去把货车里面的东西耙下来,感觉车快开了,就跳下来,把东西背回去。爬货车当然是违法的,大家怕犯法,所以一般也不会耙什么重要的东西,抓住要坐牢的,而有一样东西,好像没人管。那就是煤炭。村民们去弄煤炭,有的是一些列车烧过之后的废弃原料,堆在铁路2边,大家发现有些没燃尽的,还可以回家继续用,就分拣一些背回来,我们叫捡碳。胆大的就去耙列车车皮里面的煤炭,我们叫耙碳。下大暴雨的时候,村里面的中青年就冒着大雨,着急忙慌的去舀碳,大雨把车皮里面的煤炭冲到铁路边的水塘边上,大家就把这些碳舀回来,做成煤饼,晾干。这些碳并不好烧,因为混入了太多的泥沙,可是,每家每户,依然冒着大雨去舀碳。

  离铁道口不远处有间孤零零的小房子,是一家花圈店,店里孤零零的住着一个中年女人,杵着双拐,据说她很小就被火车碾断了双腿。而我们每天下晚自习骑车回家,映着冷冷的月光,经过这座小房子,总是瘆得慌。

  而这位店主,是我所知道的唯一一位被火车碾过,还活着的人。其他的人,就没那么幸运了。

  我影响最深刻的一位,是当年跟我一样的初中生。我们村里的一个女孩子,比我高一届。长得高高的,白白的,比她2个妹妹都漂亮。一天,她像往常一样骑车上学的时候,倒在了火车底下。她出葬那天,很多人去看,我也去了。她的遗体在她家门口,她妈妈在旁边哭的死去活来,有人在帮她的遗体穿衣服。她的面貌和身体变形,肿胀,已经认不出模样,而衣服怎么都穿不进去。而最可怕的是,她的眼睛,是睁着的。我和我的朋友霞吓得落荒而逃,经过一个转角口,我和霞对视了一眼,同时被对方的眼睛吓得尖叫狂奔起来。

  又一次,村里另外一位中年女人,是我一位小学同学的伯母,也被火车撞了,好像是捡碳的时候出的事。我已经不敢去看了,我同学后面跟我讲,别人都吓得要死,只有她十多岁的小儿子,守着遗体坐了整整一夜。

  再后来上了高中和大学,不在家住了,知道这些事情就少了。

  最近一次,听我妈讲,是过年的时候,我们村一位老师,他家4名亲戚,一家4口,城里来的,高高兴兴地来这位老师家拜年。穿着羽绒服,带着羽绒帽,这位老师远远看见他们在铁路上走,远远看到火车来了,拼命的摇手呐喊提示,然后,亲眼看到他们一家四口,全部丧命火车轮下。这位老师当场晕倒在地。

  有人会讲,火车来了,轰隆轰隆的,听不见吗?

  而我的亲身经历好像就是,真的听不见。

  那一次,我和我弟弟,去我姑妈家。我们家到我姑妈家,先朝东走到铁路口,然后朝北沿着铁轨一直走,总共不到3公里的路程。当时,我大概10岁的样子,我弟弟小我3岁,我们沿着铁轨一直走。铁路旁边是土路和大石子,而铁轨一条条木头或者水泥墩子,整齐干净。大家偏爱走铁轨,大人走,小孩也跟着走,这条路,我们走了无数次了。走着走着,一位四五十岁的铁道工人,拼命挥手示意我们下来,我和我弟弟从铁轨上下来,就在下来后的一瞬间,一辆列车轰隆轰隆地从我们身后呼啸而过。记忆中,那位好心的大伯凶了我们几句,我连感谢都不会说了,赶紧带着弟弟离开了。我也不明白为什么在铁轨旁边,可以清楚地听见火车轮子响,而站在铁轨上似乎压根都听不见。

  当然,有些事情终归是会过去的。

  不知道从哪天起,捡碳出事的就少了,因为没什么人去捡碳了,大家渐渐改成煤气灶了,很少烧煤炉了。村里面的那条马路,也从土路变成了柏油路,后面变成了水泥路,一直通到各家各户门口。

  而有一天,我在外工作多年后回家,惊奇地发现,那个我们从小就有,习以为常,似乎会永远存在的铁道口,没有了。

  先上后下的坡路,变成了先下后上的坡路,坡的中间,原来的铁道口下面,挖了一个大约6米宽5米高5米长的涵洞。

  就这么一个涵洞,一个简单的涵洞,几十年死了多少人的铁道口,一个涵洞解决了。

  这个涵洞并不算完美,涵洞底下经常积水四溅,然后在我心里,这真的是最最伟大的工程。

  就这么一个小小的涵洞,那些来回赶集的村民们,那些每天无数次往返于学校和家里的学生们,再也不用担心年轻的生命定格在那个小小的铁道口了。

  希望更多的地方,更快的时间,多一些这样的工程,多一些这样的涵洞,少一些人间的悲伤。

                                     樊利原创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提起铁路,你会想起什么?可能你会想起破旧的铁皮车厢,弥漫的异味,车轮撞击路轨的嘈杂,车内无尽的喧嚣,汽笛声响,头顶...
    逸仙无患阅读 5,299评论 0 5
  • 奇闻说今古,谈笑有鸿儒。 九州妙事多,我来聊桌游。 大家都知道,我写过一些桌游介绍的帖子,可能我是属于那种比较喜欢...
    米宝星球阅读 5,523评论 0 49
  • 《山楂树》 歌声轻轻荡漾在黄昏的水面上 暮色中的工厂已发出闪光 列车飞快奔驰 车窗的灯火辉煌 山楂树下俩青年在把我...
    薛奻奻仙女阅读 3,621评论 0 0
  • 神东救援队所有队员们: 首先向你们说一声:辛苦了!7月26日绥德遭受百年不遇的洪灾,接到市委市政府的指令后...
    糖豆儿_c239阅读 5,183评论 4 3
  • 拓扑学(topology)是研究几何图形或空间在连续改变形状后还能保持不变的一些性质的学科。它只考虑物体间的位置关...
    hss_100阅读 8,631评论 0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