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夜会变笨,失眠会变傻,科学家真的找到了科学依据吗

最近,经常看到有人用波士顿大学科学家们拍下的大脑在睡着后的自我“洗脑”过程,来论证“熬夜会变笨、失眠会变傻”的观点。

科学家研究过程及结果如下:

科学家用13个人作为样本,让他们带上脑电帽,在核磁共振 (MRI) 机器里睡觉。

脑电图显示出人们处在哪个睡眠状态;MRI会测量出血氧水平,显示有多少脑脊液流进流出。


图片中,红色的血液会周期性流出大脑,蓝色的脑脊液趁机涌入,清除毒素,包括导致阿尔兹海默症(俗称老年痴呆症,但并不完全等价)的β淀粉样蛋白。这样的过程,只能在睡觉时才能做到,没有睡着的时候,脑脊液并没有充分的机会趁虚而入。

综上所述,各类文章得出结论——熬夜会变笨,失眠会变傻。

各大有助于睡眠的物品和食物,都用上述论证做支撑,植入和售卖各类产品。

可是,在样本量如此少的情况下,这个结论真的可信吗?即便结论可信,也和熬夜会变笨,失眠会变傻没有任何关系。

大脑在睡着后,会进行自我“洗脑”过程,并没有说几点睡,也没有说每个年龄段每天睡多长时间是不熬夜、不失眠。

假设一个人熬夜或者失眠后,第二天补充睡眠,睡满常规意义上的6-8小时,是不是也完全可以进行睡着后的自我“洗脑”过程呢?

举个极端一点的例子:植物人。

有很多论证说植物人是长期处于睡眠状态,不会有失眠、熬夜的情况,因为他一直沉睡并且一直经历大脑的自我“洗脑”过程。

所以,被争相传递的“熬夜会变笨,失眠会变傻”,不能用大脑在睡着后的自我“洗脑”过程来做论据。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