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锤!熬夜真的会变傻!
这项成果,刚刚登上了
《Science》(美国《科学》杂志)
你睡着的时候
就是“脑子”的每日“清理缓存”时间
这次,波士顿大学的科学家们
史无前例地拍下了这个过程
红色是血液,蓝色是脑脊液。血液会周期性地大量流出大脑。每当血液大量流出,脑脊液就趁机发动一波攻击。脑脊液进入之后会清除毒素,比如导致阿尔茨海默病的β淀粉样蛋白。
而这样的清洗,只有在睡着后才能做到,让人一觉醒来,拥有一个清爽的大脑;没睡着的时候,脑脊液并没有充分的机会趁虚而入。
所以多睡一点吧,不要熬夜了!
洗脑洗不完,说不定真的会变傻 !
这些熬夜才能享受的“福利”
皮肤状态不好、焦虑、抑郁、肠胃不好、脱发、睡眠不好……这些“福利”,都是“熬夜”带来的:
01、皮肤状态不好:
长期熬夜,缺乏睡眠,会导致内分泌失调,造成皮肤水分的流失,使人皮肤暗黄、粗糙,容易导致皱纹出现、长暗疮等问题。
02
焦虑、抑郁:
人的交感神经应该是夜间休息、白天兴奋,这样才能支持人一天的工作。晚睡、熬夜后的第二天白天,交感神经就难以充分兴奋了,会使人没有精神、头昏脑胀、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健忘以及头晕、头痛等。严重者甚至会导致抑郁症的发生。
03
肠胃不好:
胃肠道被剥夺了休息的机会,容易导致腹胀、腹痛、消化不良、消化性胃溃疡及十二指肠溃疡等情况。而且,睡不够还会长胖……
04
脱发:
不少人喜欢睡觉前或者熬夜“刷手机、购物”,而这样会使大脑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头皮的血液循环的质量就会下降。特别是男性,熬夜会使体内激素水平发生变化,雄性激素的波动对毛囊很不利。
05
睡眠不好:
由松果体分泌的褪黑素与睡眠密切相关,电脑、手机和平板屏幕所放射出来的短波蓝光会刺激视网膜,从而松果体出现错觉,抑制原本可让大脑产生‘困意’的褪黑素的分泌,影响睡眠。
2017年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获得者揭示了生物钟是生物适应环境周期性变化的一种内在机制,参与调控很多重要的生理过程。长期熬夜可以引起生物钟紊乱,现代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睡眠节律的破坏与肥胖、糖尿病、心血管疾病以及某些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
所以,好好睡觉,才是“最科学的熬夜”方法。
明知伤身还是戒不掉
“报复性熬夜” 怎么破?
跟那些要完成工作和学习任务不得不晚睡“被迫熬夜”的群体不同,很多人没要紧事做却依旧晚睡,被称为“报复性熬夜”群体。
“夜里没人打扰我,我能安心做我喜欢的事了。”“白天忙于工作,终于可以在深夜放松一下。”刷剧、打游戏、听音乐……这些看起来不要紧的事情却成为了熬夜群体不舍得睡的理由。
跟白天各种工作学习任务的时间分配不同,报复性熬夜更像是一种私密活动。如果长期处于睡眠被剥夺状态,有可能会变成失眠症患者。
因为人体习惯熬夜后睡眠时间会相应延迟,一部分人会越睡越晚,如一些自由职业者会熬到四五点。另一种想睡睡不着会变成失眠症患者,严重情况下还会变成焦虑症患者。
睡觉不是想睡就能睡
当睡眠困难时,医生建议这样做
Tips:
1.避免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这种负面情绪会影响睡眠。
2.每天同一时间上床睡觉和起床,睡眠时间不要过长,在感觉精力恢复后就起床。
3.不要尝试强迫自己睡觉。当无法入睡时,可以先起床,之后再尝试入睡。
4.尽量只在早晨进食咖啡、茶和其他含咖啡因的食物。
5.避免在傍晚、晚上和睡前饮酒、吸烟。
6.保持卧室昏暗、凉爽、安静的良好环境。
7.一周进行数日锻炼,但不要安排在睡前。
8.睡前避免看手机或发光的阅读设备(“电子书”)。
9.避免白天长时间小睡。短时间小睡(约20分钟)较好。
熬夜的坑,该怎么填?
如果工作必须熬夜
可以用这4招减少熬夜损伤!
1.夜宵吃得有讲究
①不超过六分饱。夜宵分量应该在三分到六分饱之间,因为吃太饱会加重肠胃负担,让人更想睡。
②少吃淀粉,拒绝泡面。一般人为图方便,最常见的夜宵就是泡面,但是泡面几乎全都是淀粉,摄取太多淀粉,也会让人昏昏欲睡。泡面本身脂肪含量过高,不利于身体健康。
③不吃过冷、油炸食物。这类食物容易刺激肠胃,且不利于身体健康。
2.别把喝水不当回事
很多人晚上怕尿频,通常会下意识少喝水,但是熬夜工作时,身体的运作状态和睡眠时不一样,会需要较多水分,而且多喝水也可以协助新陈代谢,增进血液循环。
3.每隔一段时间活动一下
长时间盯着电脑或书本,会让眼睛干涩更疲劳,尽量每30分钟,闭上眼转转眼珠,让眼睛有休息的机会。而持续敲打键盘、鼠标也会让手腕感到不适,每隔一段时间就起身活动,拉拉筋伸展下,放松紧绷的肌肉。
4.补觉不能忘
如果有可能,在白天就预先补觉1~2小时,晚上的睡眠需求就会变少,可以减轻熬夜的痛苦。
如果是偶尔才熬夜
能靠补觉弥补么?
答案是能,补觉肯定会比完全不补好,但要注意,不能为了补觉就昏睡到傍晚,这样只会让生物钟更加混乱。
所以建议大家还是多养生,少熬夜,养成良好的‘睡眠卫生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