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篇:游曼贺纳古寨有感
今天是3月16日,穷游第二十七天。
今天本计划去野象谷,但错过了早班车,于是转道去曼贺纳。
曼贺纳是距离景洪市区最近的一座傣族古寨。“曼”是村寨的意思,“贺”是上面的意思,“纳”是田野的意思。所以连起来,“曼贺纳”意为“田地上头的村寨”。
听寨名很有诗意,再加上资料显示古寨有上千年历史、许多古建筑完好、还有制陶织锦等传统工艺,我很是神往。
但真正看过之后,却引发了我很多感触。
我是先乘公交、然后步行3公里到达古寨的。原以为古寨肯定坐落于山水之间,但没想到古寨竟与现代高楼仅一路之隔。
古寨面积不大,现仅有110户460人,一条不到一公里的马路贯穿全寨。马路两边都是新建的傣楼,非常精致,非常漂亮;有的在建,有的已开起了客栈、饭店或小卖店。
我仔细观察了这些傣楼,建造的都异常巧妙。通体都用木质构成,甚至连承重部分也由粗大的圆木或方木替代,只在木桩之下才用水泥砌地基。楼顶都是飞檐斗拱、精雕细作,木板墙上都彩绘着精美图案。一眼望去,整个村寨显得很时尚、很有民族特色。
这一切虽然赏心悦目,但我还是有点纳闷:说好的古寨呢?那些保存完好的建筑、还有传统工艺都去哪了?
撇开马路、钻进小巷,我这才看到那些传说中的原始傣楼。它们都躲在光鲜的背后,要么空空荡荡、要么用作仓库,但基本结构完整、古朴的风格鲜明,看着让人有点心痛。它们历经风雨、饱受沧桑,最后的命运貌似等待拆迁。
我知道社会进步了、人们的生活需要改善,但这些原始傣楼不仅仅是居住的房子,它还是岁月的积淀和文化的传承。既然想把古寨打造成历史文化景区,那为什么不在原有基础上把老宅加固、重新装修呢?那样不是更原汁原味、更持久吗?人们不同样安居乐业吗?
我蓦然想起进寨的时候、曾看到一个宣传栏,上面的标题是“万科助力曼贺纳焕新蜕变”,里面内容大意是万科带着多年城市更新公益项目经验,主动参与曼贺纳改造,让曼贺纳在保留古寨文化与建筑特色基础上,完成了焕新蜕变之旅。
我不知万科具体怎么助力曼贺纳的,但我深知以万科实力,加固、装修这些原始傣楼肯定不在话下。那为什么会把古寨改造成这等模样?难道不是为了保留古寨,而是为了建设美丽乡村?
看到这,我只能说曼贺纳真的变了,旧貌换新颜了。但是,古寨新貌有了,精髓和灵魂却没了。
逛了一个小时的曼贺纳,我怀着失望和感慨离开。
路上,花15元买了一杯缅甸冰咖啡,尝尝鲜、去去暑,也平抑一下自己的思绪。
没想到这缅甸冰咖啡确实好喝。虽然包装是塑料袋,但分量足、口感好,坐着喝、走着喝、放在背包携带都非常方便,难怪遍布西双版纳的大街小巷。
走出曼贺纳,我的心情已然平复。蓦然发现马路坡下就是一块巨大无比的菜地,那一片片绿油油的庄稼、好像还结着丰硕果实,让我顿时就产生了想钻进去的冲动。
结果,我真的冲下去了,不但钻进了菜地、还整整钻了两个多小时。那片菜地啊,远胜我昨天花40元门票游览的花卉园。
菜地里不仅有成片的紫茄子、青茄子、西红柿、长豆角,还有生菜、香菜、胡萝卜和各种各样的瓜。最让我惊喜的是这里还有三角梅、木瓜、香蕉、芒果林,更有许多我没见过的花、没见过的果、没见过的树。你说我昨天花的40元冤不冤?
钻完了菜地,我还独自浪漫、赤足走在窄窄的田埂上,结果又发生了一件糗事.
我沿着田埂晃晃悠悠走,想从一处农户大棚穿过回到马路。我看见了大棚边有条狗关在笼子里,我以为没事;但谁知,那是一个敞开门的笼子。当我走近,那条大黄狗一声不吭、噌的一下窜了出来,奔着我就咬过来了。幸亏我机智勇敢、反应灵敏,立刻甩动背包、护住身体,撒腿就往回跑。那条大黄狗执着地追了我十多米,后来在我虚张声势、舞动背包的情况下惊动了主人,那畜生才下悻悻而回。
虚惊一场,吓得我满脑瓜子头发。
终于,我也再次徒步3公里、悻悻而回。
当回来的时候,我才想起背包里还有冰咖啡。击退大黄狗时,洒出了一点,但基本都在、而且很冰。哈哈,这赶上关公“温酒斩华雄”了,我都在高温下逛三个多小时了,咖啡居然还是冰的。点赞。
【今日花销:早餐油条8元、公交4元、咖啡15元、中途面包5元、晚餐米线8元、宿费29元、理发15元,合计84元。总计超支23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