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历代文人的笔下,花是必不可少的话题,尤其是桃花,今天我们就要讲讲桃花了,我们就从最早的诗经说起吧。
《诗经.桃夭》里面有最有名的“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还有投桃报李的由来,很多人以为这个成语来自《诗经.木瓜》的“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其实他来自于《诗经.小雅.抑》的“投之以桃,报之以李”。
史记中有“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典故,典故我这里我不展开了。
而在《晏子春秋》里面也有“二桃杀三士”的典故,这里我就不赘述了。
再到晋朝最有名的陶濳的《桃花源记》,因此产生了后面别人将桃花源和隐居联系放到了一起,还有他的“桃李罗堂前,榆柳荫后檐”,可见古人的生活与桃花深深地联系在一起。
再看看后面的唐诗吧。
唐寅的桃花诗也算是一觉了,我们来看看这几句吧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
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
还有最有趣的一个关于刘禹锡的桃花的典故了,记得刘禹锡当时在因和上司不和时被贬离开京城又回来后,写下了两首《玄都观桃花》诗:
紫陌红尘佛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百亩方塘半是苔,桃花尽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从此诗中我们可以看到刘禹锡的为人处世之态是多么的豪放洒脱。
而在崔护的笔下: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相传这首诗是崔护为一位女子所写的。
而在白居易的笔下: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卷入此中来。
这首诗还普及了人们的地理人文知识,海拔高度与气温的关系,据调查所知,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左右。
而在杜子美写到,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在黄庭坚的笔下,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在晏几道的笔下,“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影风。“
由此可见,桃花在中国古人以及历史长河的洗礼之后变得更加美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