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学,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在拓宽自己的感官世界,源于对空间极点的好奇,想去看看祖国的大西北——阿勒泰能带给学生什么?
17日晚,告别朋友,独自踏上北上的火车,一个人“树根行动”,去往陌生的地方,紧张又期待……
少用手机,电量充足更安全;
多听多看少说话,进退有节;
多多笔纸,激起灵感,留存一份鲜活~
冰火两重天,车厢里温度很高,可以穿一件T恤,但车厢相接处的凝华现象令人震惊,人若站在那里,就会感到寒冷无孔不入地袭来,热量快速地流失~
透过窗子,偶然看到雪的线条,极尽对北国的想象。尽管铁轨热情地拥抱车轮发出隆隆的声音划破西北的夜空,尽管隔壁洋溢着回家游子的兴奋而略显嘈杂。
我,一夜好眠!
芳庭留言当地特色,杨迪留言阿尔泰站有公交到市区,16公里,五元。因为换钱,认识了隔壁好心的林大哥,有人问话:“姐姐,你去喀纳斯吗?”我转身,一位邻家妹妹一样的姑娘,几番交流,发现她竟是我的小校友,如此亲切,母校是共同的信仰~
8:54,走出车站,回首,朝霞即将上映,来自天边的诱惑,一道美丽的裂痕,透出希望的光,分享给“树根行动”群里。
乘公交向着市区,汉语和哈萨克语挨着报站;
我与客俱来,客去我未走,直到终点站,紧裹着大衣,走在阿勒泰的街头,呼出的白汽不久又在帽檐上凝固成冰。
山披着雪,守护着这座小城;
家家门口别着一面五星红旗;
公交站旁有封闭的暖亭,上面写着“老弱病幼军人优先”,每个亭子里有一个警卫,树道里有许多积雪,竟然暖心地修了一座小小的桥;
街上回荡着几年前的流行歌曲,比如《江南》、《小苹果》……
车里、商场听到最多的还是汉语,夹着各地方言;
不时见到尖顶欧式建筑,以蓝天为背景,更加漂亮;
走近一个商行,看看都在卖些什么?有“老干妈”、“特仑苏”、“郁美净”之类,于我,新鲜的有“酒曲”、“伊力”酒、丰富的奶制品(惊喜之一,今天发现一个味道很好的牛奶),蔬菜放到柜子里,我问:“这是保温吗?”“不,这是保鲜”,之后聊了不少当地情况,包括教育;
一路经过图书馆、医院、教育局、俄罗斯风情街……
走着走着就中午了,点一碗丸子汤,热了一个烤包子(蒙老师让我带上的非常瓷实的羊肉包子,味道肥鲜),趴着午休,醒来时,手机也“吃”饱了电,写几句昨日状态。
两点多,走向博物馆,遇到倪老师,说闭馆了,我惊讶:“开馆时间那么短?”倪老师说:“我当时也这么想的,其实是上午段的结束,现在休息,下午的是4:00开馆,估计7:00闭馆。”因为时差,不时有惊喜,阿勒泰最近9:50日出,6:50日落。
于是结伴去将军山,我算是第一次看到冰雕,手摸了后没有想象中的冰凉,而且手很干燥,从雪道滑下,加速,身不由己,强停伤害更大(至今手肘略疼,希望与学生对话时多分享自己的体验,不是只顾着说“你别……”),只需享受飞速的过程,直到最后粗糙的雪地将自己拦下,激起一片雪花,雪花开始它们的二次绽放,纷纷扬扬地扑到身上、脸上,凉丝丝的,舒爽,像是对挑战的褒奖。
三师带学生游学到这里除了体验STEAM理念下的课程(摩擦力、物态变化、光的反射与折射、冰雕鉴赏与体验、环保讨论与行动、户外辨向、影长计算……),还有勇气挑战、团队协作……
最想看到的还是不同的孩子来了后有什么样的体验和感受,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它们有什么样的创意?实施什么的活动?“圆桌会议”上讨论什么?“一程一书”中留下什么痕迹……
雪场不独有,冰雕不常寻,除了大东北就是这大西北了吧!自然馈赠人类,也需吾等手灵巧。
走回博物馆的路上,听倪老师讲故事,认识像她这样的人如同走过了许多路……
时间有限,其他零星闻思待续……
感谢义彪、时成、杨迪、芳庭、林大哥、巴彦、佳佳、倪老师……
2017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