阆苑女仙图

《阆苑女仙图》是五代时期的画家阮郜的唯一传世之作,属绢本设色画,现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阆苑”传说位于昆仑山的山巅之上,是西王母居住的地方,仙女们在此生活游玩。

阆苑女仙图

画家的笔下,这个神仙之所处于烟波浩渺的水域之中,一座小岛上面。

这里云雾缭绕,怪石嶙峋,树木苍翠。

画面中,仙女们正在一处平坦之地弹琴聚会,其他的仙女或从云端飞来,或在地面缓步而行,纷纷前来参与。

我们看画面的核心部分。

阆苑女仙图•局部

在松树与翠竹之间的平地间,一位仙女似坐在一块石头上,她高盘发髻,头戴珠花冠饰,身穿长裙,正在轻轻弹奏。美妙的乐曲让面前的神鸟都沉醉其中,不由自主跳起舞来。

弹琴者身后,两名侍女合手静立。

右侧两位头戴珠花冠饰的仙女坐在另一块巨石上,看样子正在轻声交谈。身后也有两名侍女,各持一物,恭敬侍立。

再向右,一仙女独坐石上,手展书卷,凝神静读。身后一侍女手持团扇。

这四位仙女或静或动,组成一幅愉悦安闲的画面。

从绘画技法上看,这些人物体态纤弱,衣纹线条柔软细密,主要人物偏大,次要人物偏小。

松树、细竹、巨石等物体,使用墨线勾描轮廓,略加墨染,尤其是山石,基本无皴。

在绘画技法上较为高古,由此判断此画绘画年代较早。

这四位主角的右下侧,四个侍女正在松树下忙碌。

阆苑女仙图•局部

松树右侧的石桌以天然巨石做横切,侧面仍保留着石头的纹理与质感,是想象中神仙才用的桌案。

一侍女打开印花绢纱铺在桌上,画家重点画出了这绢纱质地的透明而柔软。

并以此来中和石桌的坚硬方正。

一端着器物的侍女在桌边等待。两人形成一静一动的对比。

松树左侧,两名侍者正在另一个小的石桌边,一人往桌上放置的炉中添香,一人持香等待。

此二人用服饰、动作、身体朝向等,与桌边侍女与画面核心中的人物各自呼应,形成互为联系的整体。

此外,还有哪些仙女前来赴宴呢?

阆苑女仙图•局部

画面最右侧,水面上波涛汹涌,一仙女姿态安闲,款款而来,身后两侍者渺小的似两个童子。

我们看那水纹,线条繁复,掀起一个个的浪花,显出了瑶池之水的厚重和凶猛。

再往天上看。

阆苑女仙图•局部

一仙女凌空飞渡而来,衣带飘扬,仙气十足。身后两侍者举团扇,另有一人手捧器物紧随其后。

再看与她对应的左上方。

一仙女乘鹤而来。

鹤一直被古人认为是仙禽,它充满仙气,高贵脱俗。画中用仙鹤代表了仙女的气质。

有意思的是,人物和仙鹤身体向画面左侧,头部却都转向画的右边。没错,画面右边才是他们的目的地。画家在这里用了一个小小的回旋,增加了画面的趣味性。

再向左侧。

阆苑女仙图•局部

仙女乘坐神龙而来,龙张牙舞爪,仙女气定神闲。

左下角的地面上,还有两人在向聚会之地缓步前行。

阆苑女仙图•局部

看装束,这二人应为侍者,都各自捧一个大食盘,惊涛骇浪间走来。

原以为脚下是一片陆地,仔细端详,也许画家表达的是在汹涌之中,他们如同走在平坦的大地上一般。

画家把仙人的内心,用具体的形象展现了出来。


纵观全画,画家采用了左右基本对称的构图方式,给人安稳之感。

海面水浪涛涛,岛上安闲自在,仙人次第而来。画面人物众多,景色各异,却主次分明,布局合理。

这幅画历来被认为是五代时期人物画的精品。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