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塘约道路》很火,火到新华书店卖脱销。从朋友那借了一本半天看完,深受感动。一个贵州省的贫困村,在大水冲刷后,一贫如洗的家又被彻底洗了一遍,可没有人放弃,没有人陷入深深的绝望,在村支书的带领下实现自救,利用已有的资源实现自我发展、自我突破。集体资产200余万元在众多明星村里并不起眼,甚至不如他们一个零头,但是其中闪现的精气神儿,确实值得每一个想要实现发展的村庄去学习,去借鉴。其中闪耀的中国正能量,积极向上的态度,太值得推广。
这本书好在哪里?
特别喜欢这一类文字,两个特点尤其具有吸引力。第一是用解剖麻雀的方式去分析一个村庄发展的过程,从中总结出得与失,经验和教训,可供他人借鉴与推广。我一直认为,类似的实践性分析的目的,不应仅仅是文字上的平铺直述,更重要的是总结与提炼,别人看了不仅会觉得这个地方发展的好,而且会去思考为什么好,我该如何去做。第二是真实。用直白的语言真实地再现了村庄发展的过程,其中的发展脉络不夸张,人物没有太加渲染,看完之后仿佛就是邻村的叔叔大爷的事情,更具有亲和力。也许对于有过农村工作经历或者成长经历的人而言,这样的文字,远比文学性太强的东西更具有生命力。
表现出来的精气神,很感人很值得学习
灾害发生时,是村支书与两委成员一起帮助村民转移,村庄组织核心的作用很明显。灾害发生后,面对市委书记,一位农村妇女会提出请求帮助修路的请求,积极向上不等不靠的精神令人感动。发展过程中,每每遇到矛盾问题需要解决,发挥巨大作用的正是村庄的老人们,无论土地丈量还是发展思路的讲解,老人们尽己所能为这个村庄继续贡献着自己的力量。正是这三个方面作用下,村支书寻求发展路径,发挥带头羊的作用,先是凝聚起村两委,之后带动全体村民共同参与,各自发挥所长成立四个发展组,实现了自身的面貌改变。有人组织,有人拥护并愿意参与,也许正是先进农村发展最需要的东西。每个村有不同的村情,面临不同的道路选择,但无论走什么路,都需要人去走,需要有带动有支持。
为什么不去剖析具体发展路径呢?
为什么不去关注塘约村发展道路本身呢?一方面,就像上文中提到的,每个村庄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基本情况并不一样,解析的过细反而借鉴意义会打折扣。另一方面,对于塘约道路未来发展到何方,个人感觉还是有待于观察。比如,当遍地都是塘约式村庄时,路径的重复与产品服务的冲突,会不会让这一切走向没落?一如当年的村办企业,村村冒烟后留下了一堆的问题。再比如,村庄继续发展、村集体资产继续积累后,谁来做监督工作,谁来保证不会跑偏不会损公肥私?但是我们不会因为深化改革而去否认改革,因此对于塘约村现有的发展成果必须予以肯定,尤其需要宣扬的,自然也就是积极主动利用当地资源寻求有自身特色的发展道路,做新时代的愚公。
《塘约道路》,值得读一读,品一品,想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