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人海茫茫,山山而川。
这世界上有数不清的人,但真正能够过得“不简单”的,却没有几个。
而懂得沉默的人,往往是人群中,“不简单”的那个人。
呱呱坠地之后,人们开始牙牙学语,向外界发出自己的声音。
这是每个人成长的必经阶段。
慢慢的我们发现,自己用三年的时间学会说话,却要用一辈子的时间,学会闭嘴。
当真正接触到这个社会的时候,人们才懂得;
虽然学会怎么说话很重要,但学会什么时候保持沉默,却更为关键。
就像那句名言所说的一样:“迈向智慧的第一步,是沉默,其次,是聆听”。
那些过得不简单的人,便是懂得了这个道理。
他们并不是无话可说,只是选择用适时的“沉默”,替代了生活中,无谓地辩驳。
这样的人,怎会“简单”。
02
闭口去聆听,是生活的秘诀之一。
人们常说:“知己知彼,方可百战不殆”。
诚然,生活不是战场,并不是所有人都是敌人,需要我们去战斗。
可无论身处什么样的环境,人们总是免不了要跟旁人打交道。
适时沉默,懂得聆听,便是与人相处的一大秘诀。
朋友之间的聆听,可以给对方带去宽慰与力量。
事业之上的聆听,可以给自己带来机遇与帮助。
而排除这些,认真地倾听,本身就是对别人的一种尊重。
能够做到这些的人,往往可以在生活中,占据主动,进退自如。
发小阿旭一直都很受欢迎。
无论工作中的同事领导,还是平日里的朋友家人,几乎没有不喜欢她的。
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她懂得聆听的艺术。
每当朋友有什么苦恼的时候,阿旭都是先静静地听他们倾诉;
等对方情绪稳定下来之后,才会给出自己的建议。
在倾诉的过程中,阿旭很少说话,只是握着对方的手,静静地给予自己的温暖。
这种沉默,无声胜有声。
在工作中,阿旭也保持着,谦虚倾听的态度。
遇到事情,先冷静思考,倾听别人的意见,之后再发表自己的想法。
其实,在生活中,有很多矛盾争吵,是倾听不到位所导致的。
当一个人急着去说话的时候,很多时候,是听不见别人的声音的。
而若是,什么都没有听到,或是在没有听全的情况下,贸然说话。
争吵与争辩,自然很难避免。与人的关系,也就难免交恶。
03
说得再多,不如落到实处。
低头不语的付出,比辞藻华丽的花言巧语,更为感动。
人们常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在做人方面,又何尝不是如此。
这世上有人夸夸其谈,日行千里,却脚不离地。
也有人沉默寡言,一句话都没有说,就已经打点好了一切。
他们的“沉默是金”背后,是脚踏实地的足印。
这样的人,行重于言,不轻易许诺,但对说出口的承诺,都会认真地负起责任。
如此的人,怎会“简单”。
就像是《三十而已》中的陈屿,他的话很少,少到妻子钟晓芹认为他没有感情。
可他的沉默背后,并不是不爱,而是浓浓的深爱。
在钟晓芹没有看到的背后,他默默安装了小夜灯,不吃不喝的帮妻子找证据。
帮别人加班,求人给妻子安排早日手术,唯恐妻子多受罪一天。
还悄悄地学习煲汤,准备更好地照顾好爱人。
说在口中的爱情,远远比不上落实在行动中的爱意。
这世上有人沉默,是因为更在意真切的行动。
而能够在各方各面都能这样,行大于言的人。
他们的诚信与稳重,便是“沉默”背后所附着的品格。
04
懂得“沉默”,不是什么都不说,而是懂得留白。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一门值得人们修行终生的学问。
对于有些人,有些事来说,我们需要懂得看破不说破。
要懂得在恰当的时候,保持“沉默”。
这并不是不懂,而是更深层的懂得。
就像是上文提到的发小阿旭,在与人交往的时候,他就懂得这样的分寸。
看到别人尴尬的时候,他会及时转移话题,对尴尬的中心视若罔闻,保持缄默。
面对别人不想说的话题,他也会贴心地进行调整。
这种留白,是给双方以一个舒适的空间,如同春风一般,温暖了身边的人。
在生活中,能够处理好人际关系,平衡好自己与外界的人。
往往是那些,活得足够漂亮的人。
他们的沉默,不是低头难言的忍让;
而是在用自己的方式,与世界和解,活出自己的样子。
而这“沉默”的态度,便是他们应对生活的智慧。
往后余生,慢慢去学会“沉默”吧。
当你冷静地面对世界时,你会发现,自己在别人眼中,也已经“不简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