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党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人民是决定性力量,要积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实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群众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观。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马克思主义博大精深,归根到底就是一句话,为人类求解放。《共产党宣言》庄严宣告:“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在中国共产党不断奋进的路途上,在国家事业不断发展的征程中,全体党员干部都要牢记为民的初心。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要始终牢记“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的谆谆教导,团结带领人民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根本利益,在新的赶考路上交出一份亮眼的答卷。
坚持以人为本,人民至上的价值观。要把“以人民为中心”视作工作的“方向标”,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做到群众的需求点在哪里,我们的工作重心就要转移到哪里,群众的期盼在哪里,我们的努力方向就要延伸到哪里。始终怀着强烈的爱民、忧民、为民、惠民之心,坚持把为民造福作为最大的政绩,多问问群众的意见,多听听群众的想法,多想想群众的需求,紧紧抓住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坚持人民创造历史,人民是真正英雄的唯物史观。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回望中国近百年来的历史,人民群众的力量是无比巨大的,中国共产党紧紧依靠人民,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倘无民,何以为国?要坚持做好人民工作,拧成一股绳,不断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始终贯彻群众路线,与群众保持亲密无间的联系,同广大人民群众打成一片,就是站在群众立场的具体表现。只有待人民群众如亲人,真诚对待群众、真心为民办事,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信赖和拥护。广大党员干部,都应时刻保持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工作作风,用行动诠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深入了解人民群众所思所想所盼,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进而汇聚人民力量,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