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伯特西奥迪尼 不用介绍了吧?《影响力》的作者,大多数人都通过这本书知晓这位心理学作家。
生活中你也有太多的时刻不知道如何开口请求帮助吗?想要推销产品甚至自己却苦于策略?这本书可以帮助你!
全书共分为60个小章节,如果凡事追求章法的人这样分章节的方式可能有点没办法接受。那么为什么作者没有明确表示那些策略应该用于什么场合?个人认为作者有意让我们自己思考每一个实验结果怎么用。对的,每个策略都建立在实验基础上。
如果之前已经读过有关说话、情商之类的书籍像《影响力》、《卡耐基系列》等,那么从这本书你也能看到其中的影子。这本书让你更清楚了解行为背后的心理以及如何使用这些说服别人。
本篇文章是我自己认为重要的点,在这里提一下。
①
人类是群居动物,大多数人都重视“社会认同”,也就是说在意周围人的行为看法,不愿自己行为偏离太多,总是想趋向大家的平均水平。比如说周围邻居都买车了,那么你家大概率也会有买车的想法。
书中提到一个很有趣的实验观点,在奢侈品店购物中,越是傲慢的店员越有助于店里销售业绩。为什么呢?因为顾客想要获得“认同感”。如果我买了这家奢侈品店里的东西,我就能跟这个品牌多一点联系,我也会像品牌一样“奢侈”。
②
面试的时候是第一个出场还是最后呢?
“首因效应”告诉我们,最能让你印象深刻的是第一个和最近出现的那个。但是实验表明这个策略却不适用于面试,或许这个效应更适合于记忆一串数字或者字母。
那么面试的时候我们该遵循什么呢?当人数较多事,“末位出场”更能加深印象。当面试人数两三个时,“首因效应”原则更有用。
这里表明对于所有的原则应该灵活运用,生搬硬套是行不通的。
③
购物的时候面对三个价格,你会不会选择中间那个不高不低的商品?这里就轻而易举的掉进卖家陷阱了。卖家会推出一款价格更高的产品来促进中间价位产品的销售。
在不知道这个原则之前,我做过很多此样的选择,当时还觉得自己省钱了并且选择了性价比最高的产品,其实根本就不是!所以买东西找合适的才最重要。
④
大家都知道知恩图报,但你也许不知道在帮助别人之后,别人愿意回报你的意愿会随着时间而慢慢减弱吧?也就是说,当时帮忙后对方想要报答的意愿最强烈。
如果你想要自己的帮忙以后会得到回报,在帮忙前要提醒对方“我知道,如果我们位置调换,你也会帮助我的,对吗?”以后要想对对方提出请求,可以不经意提起之前的帮助,“之前修理过的电脑用着还好吗?”千万不要直接说“我都帮助过你了,你也该回报点。”
⑤
如果向大众传播一种消息,尽量采取积极而非消极的语气。
“新冠形病毒已经出现三百多名治愈者。这个病毒是可控的!”这种乐观的消息会给大家带来积极情绪。
“新冠形病毒已经出现一万多名感染者。”仅仅出现这种消息只会加重社会的焦虑。那么要公布这类信息该怎么做呢?加上已经做出的行动和方案才可以。“虽然已经出现××感染者,但是国家已经派出……”
这种坏消息加方案的策略也可以用到工作上。如果你发现公司运营中什么问题,应该及时向领导提出,但是不给予方案的话可能让领导连承认这个问题的存在都难。
另外还有一些小tip:
可以找讨厌自己的人帮忙,当然是小忙。(如果他帮助你了,反而会促进你们之间的关系。因为对方会觉得既然我愿意帮他,那说明他人品也没有那么差。)
“得寸进尺”找别人帮忙时,先让对方帮一个小忙,以后再提出另一个,对方会更容易接受。
如果你想要对方帮的忙有点“无理取闹”,那就先提出一个更无理取闹的请求,能够加大对方帮你的力度哦!
书中还有很多这样的策略,如果感兴趣的话可以读一读,读完整本书花费时间也不会太长,我是用了大概四五个小时。
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