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继续家访,一是去农村,一是去街道。希望通过家访,发现乡村和农村家庭对孩子的不同影响,通过实践和反思,找到对的教育。
贾馥茗女士在《教育的本质:什么是真正的教育》中,抛开“教什么”和“怎么教”的表面现象,探寻“为什么要教”的教育之本质问题,梳理传统文化中的如何教育、如何成人的历代智慧,提出人道教育要旨,认为真正的教育,其责任必须以引导学习者成人为务,以发展人性,培养人格,改善人生为目的。美国著名教育家在杰克森在其著作《什么是教育》一书中总结了自己对“教育”的深刻思考,主张从第一线的教学实际出发,而不是从理论出发来思考教育的本质,主要教育应该是“道德”的,教育从根本上属于一项道德事业,教师与学生都应当成为“更好的人”。两位作者都看到了教育和人的关系。
对的教育一定是真正的教育,它属于道德事业,是以人为核心,发现人并发展人的。西方教育的根本,是以资本主义道德为教育灵魂,中国则是以社会主义道德为教育灵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发展人性,培养人格,培养能承担起促进民族复兴大任的新人。关键是如何立德树人,在教育中如何去实现和操作?我认为家访能体现这一点。
家访是教育实践的一种非常实用、容易操作的活动。家访首先体现了老师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也弥补了与农村留守儿童家长缺乏面对面沟通的不足。对的教育还是一种从实践中来又能经得起实践检验的教育智慧,我们通过家访,能够进一步观察和了解到家访对象所处的家庭环境,寻找学生性格形成与家庭环境的关系,从而就有可能为找到正确的方法提供依据和启发。
在家访中,和家长谈子女读书的重要性时,几乎每个家长都会强调“用功读书会出人头地,才有机会升官发财”。把升官发财作为读书的终极目的,而没有把读书当作完善自我、寻找真正的自我的人生选择和坚持。读书学习知识、问辩人生和自我实现不是目的而成了人生成功的手段,这就是当前我们要小心的教育异化的表现,在这种背景下,推行对的教育尤其显得必要。
从本质上讲,对的教育是为人的教育,它一定会警惕对人的异化。比如当今所谓的成功教育,过多的强调以赚钱为衡量标准,而忽视了教育的本质是对人的完善,尤其是人格的完善。从方法上看,对的教育一定符合学生这个教育对象的身心特点,如果为了提高分数,而一味扼杀学生个性,采取痛苦的压抑人性的方法去实现,那也不是对的教育。家访等教育实践,可拉近师生情感,了解大的生活的教育环境;能诊断教育症结,找到最适合学生发展的方法;尤其可贵的是,它不回避问题,只不过是换一个讨论解决问题环境,从学校转到家庭,双方语气可能都会发生变化,能够更理智地重视问题、分析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