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亲密关系的第一位老师其实是我们的父亲母亲,他们是最早给我们诠释什么是爱,什么是亲密关系,关系中如何互动,如何沟通的。我们所学所感知就是父母的言传身教。
而我的父母想必是新手。
我的亲密关系第二位老师是琼瑶阿姨,当时那个年代总循环播放琼瑶剧:《梅花烙》、《一帘幽梦》、《还珠格格》。。。。。印象深刻。
影视中唯美又凄美的爱情让人着迷。于是在我脑海里种下这样的种子:唯美、可怜、温柔懂事的女孩会有人爱;男生就要像剧里一样,绅士、英俊、强大,这就是能想到的最好的爱情。
传统价值观:男刚女柔、男强女弱
当时我的价值观就是男强女弱,女越弱男越爱。
母亲也说”男主外,女主内。女生不要有太要强,找个男人保护就是女人最好的归宿。”
我对母亲的话深信不疑。
毕业后找了个男友,看上去高大、强势,还有些大男人主义。
我在关系中会尽量现实温柔懂事的一面。
——离家太远的地方工作我就不去。
——主动放弃学习的机会。
觉得女孩有家庭就够了,太多的事业心会影响亲密关系。
朋友回想起说我恋爱时候就像变了一个人,躲在男朋友身后的小羔羊,委屈的小媳妇。我当时没有感觉,现在想起来,我演成了琼瑶剧里可怜兮兮,温柔顺从的女主角。
相处久了,终于发现不对劲了。
发现他其实是一个非常享受安逸的人。
喜欢躺着看电视,打游戏打一整天。
我开始焦虑:“男人不是应该把心思都放在事业上么?要想着怎么赚钱养家呀?
我怎么找了一个好吃懒做,没有上进心的家伙?”
不行,我要改变他!
每当他玩游戏时候我都在旁边叨叨:“你有这时间可以做点副业呀。”
还要求他三年内必须买套房子。
他被我说得不耐烦,确实去做了副业。
没几年就买了房和车,心中有些宽慰,但彼此都知道我们的关系在渐行渐远,都开始疲惫了。
我内心更是充满了抱怨和遗憾:
“我为你牺牲了这么多机会和梦想,你应该加倍的对我好。”对他的期待也越来越高。
终于,这段关系耗了几年就结束了。
当朋友问起分手原因我总说:“太压抑了,他太大男人主义,老是打压限制我。让我喘不过气来。”
实际情况是我一直在要求他呀,但我被压抑的感受也是千真万确。
甚至导致了分手后我之后一直不敢进入亲的关系,很排斥。觉得亲密关系太限制人,太累人了。。。
关系当中的差异化:我不是“弱女子”
从小我跟女孩们总玩不到一块。女孩们喜欢讨论的八卦、打扮我都没有兴趣。
反而常跟人打架,会小伙伴骑自行车到处探险。和父亲聊人生哲学,享受不断探索学习的乐趣。
越学习,对自我的认知越深。
认识到我本不是一个“弱女子”。我强势,固执。爱自由、探索、好奇心强。所以怎么看我都是一个极力想要发芽和爆破的人。
扭曲真实的自己,压抑的总会爆发。于是生成一种关系中的毒物“期待”。
跟男友喜欢聊工作,还处处显示自己弱,衬托出他的强大。工作都是找在家附近的,不是文秘就是幼教,削弱自己的事业心。对方喜欢看乡村连续剧,我喜欢看商业头脑风暴。
还一直抱怨另一半怎么这么不爱学习,不思进取呢?而这些其实都是我自己的内在需求。
“男刚女柔”的思维定势让我无意识的演出“柔弱”的样子。
这关系中戴面具真的是太累了。但我当时还没意识到这一点,分手后还控诉是因为对方的打压。
压制我的不是别人,是自己。这就是我抗拒亲密关系的真正原因,“男刚女柔”的价值观让我在关系中扮演另一种人,演久了当然累。
正视彼此的差异:允许彼此做真实的自己。
不允许做自己也不允许对方做自己。把内心的需求和期待全部强加在对方身上。而对方体贴细腻,迁就配合的特质,通通视而不见。
我一直在逃避这段关系本来就是“女强男弱”,是我一直不承认这个事实。
我的内心就是一个汉子,而他就是个追求安逸,追求事业成功的人。
好在现在的社会环境比以前更宽松多了,全职奶爸、男主内女主外、女人赚钱比男人多。。。。。逐渐被主流社会所接受。
每个人都自带有专属的人格,有喜欢上进的、安逸的、挑战的、娱乐的,各个不同,怎么一到亲密关系当中就只有“男刚女柔”这一个模式?太反人性了。
正视彼此的差异,看到差异背后的优点。
允许彼此真实做的自己
不把对自身的期待,转嫁给对方。
所以我接受了自己在关系中是强势的一方。接受成长与进步是自己目标,与他人无关。
不投射、不转移期待。不在演绎别人的剧本,合适自己的关系才是最好的。他想弱就弱,想强就强。爱就接受他本来的模样。同时也爱自己本来的模样。
现在抗拒关系的卡点终于解除了,期待美好爱情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