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继续拆解《游戏力》这本书。
孩子从小到大,都在与父母进行联结——联结断裂——重建联结的过程。
从在妈妈的肚子开始,我们进行了有效的联结;孩子出生的那一刻,与母亲的联结暂时断裂了,后来在与妈妈深情凝视,拥抱中又建立起联结。
大家有没有这样的感悟:
在我们小的时候,爸爸妈妈就是我们的全部,我希望每时每刻都粘在父母身边。
慢慢的,我们长大了,上学之后尤其在初中青春期的时候,我们开始拒绝和父母交流,觉得他们一点都不懂我们,每天只关心学习。而现在,当我们成为父母,开始体验养育孩子的不容易,和父母的关系反而更进一步。
这也是从联结到断裂再重新联结的过程。
每个孩子出生的时候都像天使一样,我们不会去怀疑一个婴儿故意捣乱、做坏事。
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不相信自己的孩子了?觉得他处处和我们作对,叛逆,不听话,爱捣乱?
当孩子觉得寂寞、害怕,感觉无法承受的压力时,也许是他心中发生了断裂。但孩子不知道这种感觉怎么表达,一个讨人嫌的孩子不会跑到你面前说:“我感觉很孤独,我觉得很害怕,我觉得很无助。”
他或许会用破坏性的行动来表达,就像我们大人一样,生气时想摔东西,想骂人。
想想可怜的无助的孩子,这时会得到什么呢?或许是父母的吼叫或者唠叨,或许是父母粗暴的对待,或许是漠视。有些幸运的孩子发脾气时,父母会抱抱她,理解她。
这时,我们可以试试用游戏力的方式,帮助孩子摆脱孤独感的困境。
01.孩子爱的杯子需要时时蓄满
懂孩子是爱孩子的开始。
一个孩子需要不断关爱和照顾,就好像有一个杯子,需要不停蓄水。当孩子饿了、累了、寂寞伤心时,他需要有人照顾、抚慰,就像水杯空了需要加水一样。
父母或者孩子的照料者,就像大水池,源源不断的给孩子补水。
我家先生有时会对孩子大声说话,孩子会委屈地哭。这时姥姥说:“孩子在家就需要有人敲打敲打她,不然去外面怎么办?别人说不定也会凶她。”
对此我有不同的看法,我认为家是讲情的地方,先谈情再讲理,不要把家变成一个残酷的试炼场。孩子在家里获得足够多的爱和安全感,去外面才有力量对抗风雨。
那些杯子保持蓄满状态的孩子,有足够的安全依附感,在自己独处时能解决自己的情绪问题,对自己和世界有积极的看法。
而杯子常年是空的孩子,她们会表现出焦虑、粘人,退缩或自我封闭。不论在哪里,他们都找不到安全感,也没有信心去尝试和冒险。有些孩子甚至故意行为乖张,就是想引起大人的注意,让人给他蓄满杯子。
正所谓:幸运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看到孩子的不良行为时,问问自己:她的杯子是不是空了?我们要怎么蓄满呢?
尽我们所能,时时让孩子充分感受到爱和尊重吧。
02.用游戏蓄满孩子的杯子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体验:孩子想要你和她一起玩,想要你抱抱她的时候,你因为手头上有事在忙,或者自己心情不好,觉得她很烦,一口回绝她了。
后来,你想和孩子了解学校的情况,了解发生的事件时,要费好大的力气才能得到她的回答。
书里提了个问题:如果我们不以孩子要的方式联结,她又凭什么应该用我们的方式联结呢?
当我们不再坚持以自己的方式沟通时,才能找到合适的联结方法,建立良好关系。
书里用了很多游戏的例子来展示,用孩子喜欢的方式联结,只要孩子在笑,就表示他享受这个过程。
同时,我们要留意孩子的情绪,如果孩子不想玩游戏,我们要先倾听她的情绪,不要逗他们开心或者转移注意力。
有次和闺蜜一家出去玩,在地铁上孩子们很吵闹,闺蜜对孩子发脾气道:你不要吵了,会影响别人的。
孩子反而变本加厉。
这时我突然想到游戏的方式,我说:1、2、3木头人,看看谁可以不动不说话。
孩子们马上安静下来了。
过一会我们玩学我说话的游戏,我说小声,孩子们就用比我大一点的声音说话,我说大声一点,他们就要很小声。
玩游戏的时间过得很快,我们一会就下车了。
闺蜜说,平常他们都是用吼骂孩子的方式管教,但效果往往不好,孩子非常调皮。
我想,孩子只是需要爸爸妈妈更多的关爱吧,他们想发出的声音其实是:请多抱抱我,肯定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