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题目可能有点怪,但是确实是我的所思所想。目前的教育现状广受诟病,政府、专家都在寻求改革出路。新课改的“先学后教”理念,朱永新教授的新教育实验,郭思乐教授的生本教育,杜郎口的高效课堂理论等等,都对目前的教育问题做出了很好的回应,这是可喜的方面。简单一句话,就是把以教为主的课堂教学,向以育为主的学校教育和以学为主的课堂教学做了很好的探索,影响很大,效果很好。但是,综观整个教育生态,改变还不是很大,立德树人的理念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素质教育的理想还没有得到很好地落实,学生的学习方式还没有得到根本转变,学生的课业负担还没有得到明显减轻,课堂教学效率还没有得到明显提升,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期盼还没有得到很好的满足,创新型人才培养还是我们的短板。
归根结底,我们太重视教了,以至于以教代育,以教代学。成语说,教书育人。可见,书是可以教的,人是需要育的,教人成才是有拔苗助长之嫌的。还有个成语叫,学有所成,但是我们的老师太爱教了,简直是期待教有所成,其实教是外在的,没有学生的学是难以发挥作用的。简言之,育是提供成长环境,相当于提供农作物成长需要的土壤、阳光、空气和水,剩下就是静待花开了,急也没用,育是无法速成的。教是外力,提供支撑,不可越位,不可代劳。记得顾明远先生有言:教师的最大问题的包办,学生的最大问题是依赖,感觉切中要害。教的最高境界是启发、是提问,口若悬河的教师是不会有效率的。学是根本,是内因,是内省,学生学的欲望得不到激发,学的方法得不到提升,教的作用是微乎其微的。钱颖一先生有言:“好学”比“学好”更重要,就是这个道理,遗憾的是,我们的教育太重视“学好”,而轻视了“好学”。育、教、学三者相互联系,相互支撑,也相互独立,不可替代。相比而言,育是基础,教是支撑,学是发展,处理好三者的关系是目前教育改革亟待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