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可以作为提升自我认知的工具书常备。首先从“我是谁”这个问题谈起,告诉你个人观点形成的来龙去脉,哪些因素影响到你,你观点根据是什么?从六大方面归纳了30多个个人易犯的错误,最后告诉你如何通过六大步骤形成真正自己的判断。全书主题鲜明,论证全面,每个方面都能找到自己的影子,让人在读书的过程中更清楚的认识自我。
“我是谁”这是每个人生来就不断问自己的哲学问题。每个人都会说出很多,我喜欢什么?我不喜欢什么,我能做什么,我不能做什么。我做事的方法是怎么样子?我是为什么这么做的?我开朗、聪明、认真负责,我老实、反应慢、拖拖拉拉。这真的是你吗?还是只是别人给你贴的标签,长久以来你认为了这就是你了。
行为主义之父沃森做过这样的实验:在婴儿触摸老鼠时,用锤子敲打金属,婴儿恐惧并大哭,直到最后一看到有皮毛的东西就哭。可想而知,这名婴儿长大后会以为他天生就是如此,殊不知这是别人植入进去的。
生活中也有这样的例子,并且是在你毫无觉察的状态下。商品定价就是,先确定基础价格会在你心中产生锚定效果,然后打折、绑定销售等都会让你有占了便宜的感觉。钻石,其实它的化学成分就是碳,跟铅笔芯是同胞兄弟,但因为一句“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的广告让它身价倍增。
我们常有的一个观念:北方人不爱干净,不太吃辣。其实想一想在气候干燥,水资源匮乏的地方,假如你生活几年差不多也会变成这样的。你还会认为你头脑里产生的想法都是你自己的吗?书中指出:个性的本质就是警惕,把你的第一反应或第一个观点看作是尝试性的,然后才能展开批判性思考。
影响你正确思考易犯的错误第一就是认为“我的更好”。小时候人会说:我的玩具更贵更好,我的个子更高,我的爸爸更厉害;长大了你会说:我的房子位置更好、户型最佳,我的车子性价比更高,有时嘴上不说但行动也表达出来了。做事时恨不得别人都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执行。只要这个观念占据了你的头脑,常常就听不到其他反对的声音。赞同的就感觉自己牛逼,沾沾自喜,我本来就是好的。遇到持反对意见的,完全屏蔽对方可能正确的出发点,首先想到的是他哪里错了,我该如何反驳,然后找到显而易见的错误,比如用词不准确,某个方面没有考虑周全等等。
还有一个是双重标准,对待自己和对待他人完全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标准。作为家长,常对孩子说,上课要认真听讲,晚上准时睡觉,一天看电子产品不得超过一小时。可反过来看成人自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工作的时间逛逛淘宝,聚会时可以彻夜不归,碰到自己喜欢的影剧可以一口气刷完,在家里也是不停的刷朋友圈,不断的看,生怕错过了重要的信息。
自己开车时,怎么行人这么不讲交通规则,到处乱窜,大马路上随便走。等到自己作为行人时就又变了。怎么方便怎么来,过马路到对面多麻烦又得绕那么远,直接抄近路多方便。人总是这样的,我的世界是最正确的,所有人必须按照我的来行动。
如何能够更客观的形成、表达自己的观点?
首先是知道你自己,只有对自己有了深刻的认知,才能更好的扬长避短,避免一些常入的坑。
敏锐的观察生活细节,不要常把目光或精力都放在自我身上。揣摩他人的言行传达的深层次信息,反思自己的观察。
选择一个议题,在生活、工作中对很多问题的判断都是可以提前准备的,如工作中的会议,与子女的谈话,一场旅行,一周的菜谱。在一定的时间段里原则一个主题,坚持少既是多。笼统了往往只会浅尝辄止,主题明确了才会围绕一处想透做通。
进行探究,选定了议题,有了探究范围,知道会出现的不确定结果。设定自己的目标,要分析到什么样程度,然后去查阅资料。
形成判断,说服他人。一系列动作的结果是形成自己的观点,要力求平衡,避免夸大其词。准确的表达结论。能否说服他人,是检验观点形成中是否客观,是否收集了足够的信息,是否考虑了多方面的情景。
假如你按照书中的原则执行,每次的思考过程都能写出一篇精彩绝伦的论文,每次的思考都是一次对自己思考方式的积极锻炼。你要不要试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