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首发在微信公众号《短书集》中。
解说词:我尝试着让《短书集》中的文字更加的平实和柔软,这种努力经过230次的训练,始终未出现在我的心里。
写文字的目的不是为了诉说,更不是为训示,也从不为标榜。它----只是一个兴趣。就像孤独的人,总得有孤独相伴才能说自己孤独一样。
今天是本年度最后一次推送了。不管怎样,这一年就这样不怎好,也不怎么坏的进入尾声了。人们积蓄力量等待下一个时间刻度的开始。
在此,我想知道2016年《短书集》到底经历了什么?
《现实就是答案 接受就是努力》(发布于2016年1月4日)这是接受现实的开始,接受不意味着妥协,而是人与生活的和解。现实给予个人最大的启示在于:改变。而改变是从接受现实开始。没有任何一种改变是从无中生有开始的,而是从认知自己和接受现实中的一种开始的。
《每一个人 心中都有一只猛虎》(发布于2016年1月13日)猛虎也会低嗅蔷薇。将两种反差巨大的事物联系在一起,是需要极大的控制力的。正如将百炼钢化为绕指柔。
《打破常规的认知需要巨大的力量》(发布于2016年1月26日)首先要明确常规是什么?学会质疑,不仅仅是质疑本身的能力,还需要有质疑的对象。对于知识而言,每一个人的认知都会停留在“盲人摸象”的层面,而质疑的产生,就是需要质疑和明白,自己所摸到的那一部分不是全部,只是其中微小的一部分。在这一点上,要常怀敬畏之心。
《关心人类的人已经离开人类----德令哈》(发布于2016年2月1日) 这句话来自《万物简史》这部书的提炼,而这部书的序言中有一个小故事在提示某种阅读之后的结果,有一位读者致信给《万物简史》的作者说:阅读完这本书,我的女儿对死亡不再那么害怕了。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发布于2016年2月18日)苏东坡是我钟爱的作家。林语堂先生撰写的《神 鬼 人---苏东坡传》也是心爱之作。很对人会关注这是谁的传记,却忽视了为何林语堂先生为何增加了神、鬼、人三个字的主标题。在这三个字间任意穿行的只有苏东坡了。
《眼泪流在哪里可以停止》(发布于2016年3月7日)齐邦媛先生的《巨流河》(台版)从东北的巨流河开始,到台湾南部的哑口海止步。在这部书中有另外一种中国近现代史的写作方法。正如我之前写过:大历史往往只是气势恢宏的手笔,而对于个体而言却是百分百的人生。一个人的眼泪,无论如何都是大历史中最不容易察觉的组成。
《张赞波:没法对这个坚硬的世界背过脸去》(发布于2016年3月28日)这是张赞波的个人记录片《大路》获奖感言。这篇获奖感言远胜我的推荐。这篇获奖感言也引出一个我们忘记已久的一个中文词汇:乡梓之情。
《观音在远远的山上 罂粟在罂粟的田里》(发布于2016年4月7日)痖弦先生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写出这样的诗句时,是不会意识到其中的秘密的。我们现在读到,还是可以看到观音在远远的山上,罂粟在罂粟的田里。
《他们骑着白马穿过中国》(发布于2016年4月19日)这是来自潘采夫先生的一篇文章,后来我看过黄霑先生的一篇访谈,讲的就是《笑傲江湖》这首曲子的创造,这首曲子谱曲不过二十分钟。不过在配乐中还大有文章。这首曲子开始时的萧声出于名家之手。或许这首曲子在霑叔心中已经大致成型,只是等一个机缘罢了。
《酒喝在肚里 歌声就出来了》(发布于2016年5月4日) 这是来自纪录片《第三极》的故事,这个故事来自喜马拉雅山的南侧河谷中居民的生活。在那里现在还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帝力于我何有哉!”
《想不到你的名字是这样为天下所知》(发布于2016年5月23日)在《中国远征军》的记录片中一定不会少了穆旦。那十几万远征异域的国人不知所踪,穆旦在《无定河边的白骨》上见证了勇气和气节。
《牛鬼蛇神的盛宴》(发布于2016年6月20 )这是发端于杨小凯先生的一部著述。在今年流行的苏小和的《中国百年经济史》就是从杨小凯先生的一篇文章中衍生出来的。
《叫一声:佛祖啊!》(发布于2016年6月23日)
《我要怀著对世上所有美好事物的谢意》(发布于2016年7月7日)我们教导小孩子要诚实善良,但是在成年人的生活中往往充满着恶意。这世上美好的事物不是没有,而是不够多。
《俯瞰时,才会发现角度》(发布于2016年7月18日)量子物理学的一些常识让我意识到观测者----这个事实存在。我们观察世界,我们评论事物、我们付诸行动,常常忽略了一个基本常识:观测者是谁,观测的角度从何而来。这个疑问与“盲人摸象”同一个认识。难题在于我们就是不会轻易承认。
《每个人都是皮毛骨肉血》(发布于2016年8月3日)谁若是不承认这个,我倒是有些惊奇。圣经中有言:尘归尘,土归土。我们来自大地,我们也终将归于大地。如果不能清醒明白这个,那么大地将主动回收。
《相互爱着 相互区别》(发布于2016年8月15日)爱是私有的,但每一个人的爱都是不同的。不能用一个爱代替所有的不同种类的爱。正如我推崇的那句话:参差多态,乃是幸福本源。
《我们想骂的,先生都骂过了》(发布于2016年9月26日)现在阅读鲁迅先生的书仍然是清晰可辨。鲁迅先生若在活在当代,不是在监狱里,就是在通往监狱的路上。先生的书,一定要读。
《不知道我们是在何时何地分道扬镳的》(发布于2016年9月29日)这篇文章与讲述鲁迅先生的文章是出于同源,只是针对不同的时间所阐述的想法。
《那些美好的事物总以各种面目出现》(发布于2016年11月9日)美好的事物不是没有,是不够多。美好的事物不一定是精致的,美好的事物一定有心思在其中,正如在西班牙洞穴中发现的距今3.5万年左右人类的手掌印。先祖们凭借简单的手艺传递的信息被后辈子孙收到了。
《坚硬的时间里有人性的温暖》(发布于2016年11月23日)时间不具备任何属性,时间是人为设定的。人性是具备属性的,也同样是随机赋予人的。每一天的生活都需要尽全力才能生活,支撑人的是人性。这其中也涉及到一个我们久违的中文词汇:赤子之心。在《傅雷家书》中可以观摩这个词语是如何发挥力量。
《小规模人生》(发布于2016年12月15日)在种种大历史叙述的熏陶之下,我更欣喜看到这样的小规模人生。这样的人生就是你、我的人生。将你、我的人生片段中截取三十年压缩成为三十分钟的电影,足以波澜壮阔和心脏病发。
《无中生有的2016年》(发布于2016年12月28日)以上的种种,大部分是来自这里。我见,我想。想必凯撒的那句话,我这里不过是“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的小确幸。
不一而足,均言谢意!感谢诸位订阅者抬爱。在无趣的文字中缠斗了一年。
借一位订阅者的画作,一并感谢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