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敢说,提起冷暴力,每个人都会来气。
你发微信,他假装没看见;
你打电话,他不接;
你关心他,他还不耐烦……
这时候,我们会憋屈、焦虑、怀疑自己,以及想掐死对方……
谁特么也不想遭遇冷暴力。
然而,今天,我想说一件你可能没意识到的事。
我们对父母,就正在使用冷暴力。
父母发微信,我们假装没看见;
父母打电话,我们急着挂掉;
父母关心我们,我们不耐烦……
是的,我们长大了,有了自己的圈子。
父母确实要从我们的生活中,体面地退场。
但是,我们从来没有好好沟通过,就直接默认父母应该跟我们保持距离,然后就开始对他们冷淡。
这就像恋爱里的渣男渣女,嚷嚷着想要和平分手,接着就开始冷暴力。
一声招呼都没打。
我们对父母,越来越敷衍了
我曾经以为自己算是很孝顺了,但是,随着我创业以后,越来越忙……
跟我妈相处,我越来越不走心了。
我妈给我发照片,问我哪张好看。我都是快速浏览一下,然后指着其中一张说,这张还可以(相比之下,我妈看我的照片,特别特别仔细,还会说一些很详细的点评,比如这张拍得好,你的眼睛特别有神,笑容也特别有感染力……哎,这么一说,我真特么不是个东西)。
我妈成天给我发一些好玩的小视频,然后问我好不好笑。我就回复,很好笑啊哈哈哈哈哈。其实几乎都没有点开过。
我妈喜欢在淘宝上买衣服,总会问我,这件衣服好不好看,那件适不适合她。我经常头也不抬地盯着自己的手机说,嗯,还可以,挺好的,你喜欢就好……
父母对我们掏心掏肺,我们却对他们没心没肺。
父母对我们无话不说,我们却对他们无话可说。
(哎,不想写了,想去给我妈打个电话)
跟爸妈打电话,我们也经常开着免提,干着自己的事。
粉丝馨馨就是这样,经常一边跟妈妈打电话,一边刷淘宝……
上周末,跟妈妈打了20分钟电话,她看时间差不多了,想挂掉,就顺口问了句:“你最近身体还好吗?”
这个问题,一般是她常用的结束语。
下一句一般就是:“嗯好,那你注意身体,我先去忙了。”
但她妈妈很疑惑:“我不是刚刚跟你说了吗?我前几天得流感了,这几天鼻涕根本止不住。”
听到抱怨的一瞬间,馨馨刷淘宝的手,就停住了。
她才意识到,自己的确是经常和妈妈通电话,但已经有很久,没有真正和妈妈说过话了。
仔细想想,我们这些行为,和渣男恋爱里的冷暴力,有什么区别???
我能陪你逛街,但我会臭着一张脸,会一直在玩手机,反正就是不搭理你。
当陪伴以“做任务”的形式存在时,陪伴就成了一种暴力。
父母的关心,对我们来说是打扰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同事说,他把妈妈的消息设成了免打扰。
工作已经很忙了,爸妈一般又是问些无关紧要的小事。
看着觉得有点烦。
可是爸妈期待回复的心情,就跟你期待喜欢的人“正在输入中……”一样。
前几周他家那边下雪了,他妈以为北京也下雪了,发微信叮嘱他穿多一点。
而且准备把他去年留在家的羽绒服寄过来。
但是发微信他没回,打语音他没接。
最后,他妈把羽绒服寄错地址了,寄到了公司以前的地址。
但是我们公司已经搬来国贸这边一年多了,他没跟他妈更新过,他妈妈一直保存的,是个过期的地址。
就像他妈的关心,对他来说也像过期的东西,已经没用了。
他后来把新的地址发给他妈了,他妈又很开心地保存了新地址,全然忘记他之前所有的没回复。
父母对我们的关心,是随时随地的,是大剂量的。
所以我们觉得不值钱。
我们对父母的关心,是心血来潮的,是限量发行的。
给一点点,他们都觉得兴高采烈。
和父母聊天,变成了一种KPI
之前有人问我,爱情走到哪一步的时候,感觉最可悲?
我说,大概是当我说出“我爱你”三个字,内心毫无波澜的时候吧。
是的,一段感情名存实亡的标志就是:所有的行为都是出于“例行公事”,而不是出于爱。
亲情也是这样。
另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同事说,她来了北京之后,经常忘了给妈妈打电话,有点愧疚。
于是,她就给自己规定,每周和她妈打一次电话——这成了她给自己设置的KPI。
她的闹钟列表里,有一个每周日晚上9:00的闹铃,闹钟标签是“打电话”。
“平常经常不理她,周末就想着要给她打个电话,但实际上,这只是为了消除我的愧疚感。我其实并没有多少话想跟她说。”同事说。
但是,说真的,每周日晚上9点闹钟响起,她都有点烦躁,有种要去完成任务的感觉(就像每周结束,要给主管写周报的心情)。
连续两周,闹钟响了,她也懒得去打。
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于是,她就把这个闹钟给关了。
另一个同事说,卧槽共鸣了(他俩的对话,就像两个渣男在说自己有多渣)。
他连和家人的沟通,都会要求效率。
他妈和他闲聊的时候,他就说,“有什么事你就直接说,有什么想问的你就直接问。”
实际上,父母大多数时间,都是想和我们闲聊。
但是他就会说:“没什么事是吧?那我就去忙了”。
然后微信就不回了。
更可怕的是,我们在很多时候,都习惯了对父母施加冷暴力。
最近快过年了,父母们开始关心我们什么时候回家。
就有了下面这样的对话:
其实,父母感受不到我们的冷淡吗?
当然不是!
只是爱让他们有注意力障碍症,他们更在意的是,我们终于要回家了。
是的。
小时候是我们在叫嚷着要过年,现在我们长大了,却不那么期待过年了。
反而是父母,特别盼望过年,提前一个月就开始忙前忙后做准备。
因为一年里,只有我们回家的这几天,才会对他们保持经常在线。
我们平时在外打拼,有时候就算对父母冷暴力,事后也能找到借口原谅自己。
“唉,太忙了,没办法。”
“都是为了赚钱,他们应该能理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