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渐深,年关至,又到了回家过年的日子。许多人早已按耐不住回家过年的欣喜。一年一期,我想,今人赋予它重要的意义在于,能够与分别一年的家人团圆,享受欢聚的热闹。
Jack说最近通勤的时间明显变短了,因为学校放寒假了,很多职场人已经陆续提前休假回家了,路上的通行车辆少了。我们和朋友见面时的问候也从日常的:“最近忙吗”换成了“春节准备回老家过年吗”,大家吐槽城市没有年味,我们的年味也早已从儿时的新衣,压岁包,丰富的零食和暂时的不用作业等变成了从他乡回故乡,享受与家人团圆,吃到妈妈的味道,才是我们的年味。
这些年一直长期生活在外,因为离开故乡,在陌生的地方,见识不同的人,经历不同的事,碰撞不同的思想,体味不同的文化,然后开了眼界,形成思考,树立自己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正因物理空间的不断扩大,带来理解空间的不断扩大。正是这种扩大,当我们见过了世界看过了风景经过了别处的生活,再次回到故乡的时候,对她,对自己,对生活,对世界,对许多东西,心里有不同于当初的理解。
今年春节我们小家庭的计划是不回去老家,一方面的女儿还小,我们还在坐月子,不想来回折腾,老家人多且冷,条件也相对简陋很多……这些是我拒绝回家的理由。更深层次是我内心不想面对老家的人际关系和复杂的传统风俗。人情社会里,公公婆婆的兄弟姐妹很多,还有我们这一代及我们的下一代。各种聚餐生日宴婚宴等从年底到工作开始前,想来这些并不是自己想要的。我更想在冷清的城市里安静中休息。对Jack这也是难得的休息,平日里因为行业普遍的加班,几乎没有准时下班的日子。看看书写写字喝喝茶,偶尔和几个好友,一碟瓜子一壶茶反而是真正的惬意。
11月的时候老妈在视频中说:“生完宝宝在月子里就暂时不能吃太咸,所以腊肠和腊肉这些腊味就不能吃了,刚好已经做了一批,味道还不错,给你寄来一些最近做了你先尝个鲜,之后就要等出了月子才能吃。豆腐乳上次是买来的豆腐做的,基本都没有了,自己做豆腐做好要等一段,所以先寄给你腊肠和火腿,等新的腊肉做好和豆腐乳一起寄来。不然寄来就不能吃了。”视频里我立马就是喜笑颜开,被妈妈爱的幸福,只是在这样的日常里,年味渐渐淡去的年岁里,吃到了妈妈的腊味才明了年味一直在。
这些年,在外面工作,吃过很多地方的手工传统腊味:四川的腊肠里面有花椒,贵州的腊肠里面有辣椒面,台州的香肠是偏白色的没有烟熏味,安徽的腊肠是带微微甜味的……甚至很多地方做腊肉时间开始也有差异。妈妈的腊肉总是要等到天气冷了才开始,太热和太冷都不适合,因为腌制— 日晒— 烟熏— 日晒,这个过程需要气候和天气的助力。除了选择土猪的五花,火腿,猪脚,猪肝,大肠,小肠灌香肠这些好的原材料,还需要借助盐腌制,冬日温和的太阳的能量,果木烟熏后的油脂交错,才能有最美好的味道。我常常都能想起目前在晴朗的冬日一排排腊肉在沐浴阳光的样子,那是殷实的年。
上次我们团聚在一起吃饭是暑假,转眼就有半年没有见面团聚了。今年我和Jack脱离了各自的家庭组建了自己的小家庭,再回娘家就是客人了,过去在疫情反复的3年里,见面的日子总是可数,想来有了孩子,忙碌里我们见面的日子似乎只会越来越少。️总想着每次的团聚都能留下一些美好的回忆,同时也能是更多高质量的陪伴。
在之前的几年我每年让他们陪伴我一周的旅行,让我们彼此放下各自忙碌的日常,只是在别处的风景里和陌生的环境里随心的过上一周。疫情的3年一年一期的旅行只进行过一次。今年庆幸母亲终于能够自如的使用微信视频电话,这样她有时间的时候就可以和我畅聊上1小时,尽管年底她的空闲比日常更难得。
母亲因为厨艺好,年底忙着做各种腊味,豆腐乳,辣霉鱼和辣鸭……正月里面的忙碌异于常人,因为亲戚和乡邻都是轮流请客吃饭的习俗,所以各家请客常常都是母亲主厨,所以我能和母亲坐下来聊聊天的时间很少,甚至短暂的几天能坐下来一起吃饭的次数也屈指可数。这是我不满的地方,我自私的怀念那些能和母亲围炉夜话的日子,可是我不得不和很多人分享她的时间。因为这个,我甚至会在离开的时候抱怨她,总觉得我们难得回来,可是她给我们的时间这么的少。我回家不想去参加更多的聚餐,聚会,只是想和家人坐下来多吃几顿家常的饭,在寒冷的冬日里围着炉火聊聊各自的这一年和来年,还有听听他们过去的故事。可是围着吃的忙碌里我们交流的极为有限。
不知道在故乡和在他乡,你们的年是怎么过的,总之,无论在哪,都希望你有一个健康快乐年!